第一章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背景.pptVIP

第一章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背景.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和文化背景

第一章 中国数学教育的 国际地位和文化背景 第一节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数学教育的变迁 第四节 东西方数学教育的优势互补 第一节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在IAEP, TIMSS, PISA 等国际比较研究中, 东亚国家/地区学生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我国学生在IAEP科学测试中表现不佳 平均正确率:67 %, 在20个国家中名列15 数学 科学 中国 80 67 韩国 73 78 台湾 73 76 科学测试的内容:物理、地球、生活科学和科学本质 东亚文化圈国家和地区的特征 Students’ Valuing of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55% of Students) (TIMSS) Students’ Enjoyment of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29% of Students)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40% of Students) Students’ Self-Concept in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18 % of Students )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37% of Students ) Students’ Report on Whether It is Important To Do Well in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Avg.= 96% of Students) Home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Avg.= 9%) Hours of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per Year (International Avg.= 129 Hours) Out-of-School Time Studying or Doing Mathematics Homework (International Avg.= 1.1 Hours per Day) Class Size (International Avg.= 3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 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中国的数学传统 儒家文化下的数学教育传统 儒家文化本身的演绎特征 “考据文化”对逻辑推理的要求 “科举考试”制度形成“考试文化” 中国的数学传统:注重算法 《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的本质性差别 ——注重结构 儒家文化下的教育传统—— “苦读 + 严格的考试”: “头悬樑,锥刺股” “勤能补拙” “熟能生巧” “师道尊严” “望子成龙” 儒家文化下的教育传统—— 数学教育传统:打基础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儒家文化本身的演绎特征—— “述而不作” : “公理”:儒家经典:“子曰:…” “定理”:朱熹等的注释引申 “练习”:读书人照“标准答案”操练 “考据文化”对局部逻辑推理的要求—— 戴震考据学派的治学方法:慎重求证,反对空泛粗放,重证据,讲推理,在微观上进一步强调演绎化 过度强调演绎推理, 可能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 “科举考试”制度形成“考试文化”: “功成名就”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书中自有黄金屋” 第三节 中国数学教育的变迁 古代 近代 现代 解放初期 六十年代 文革十年 拨乱反正时期 改革开放前期 九十年以来 古代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曾经相当发达:隋朝的国子寺置算学博士两人,算学助教两人,学生80人。唐宋时期的算学学校,高峰时的定员为200人。 明清以后,算学衰落。八股文取士,和算学无关。清末的中国传统算学,全靠私人授徒维持。1840年以后,传教士在中国的教会学校里宣讲西方数学,水平不高。 近代 1862年,京师同文馆专设天文算学馆,是为现代数学教育之开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开设算学课。直到1906年,京师大学堂的代数学课本,仍然直排,用甲乙丙丁表示常数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