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因 中医学基础 ppt课件
29位营养学专家提出 10种健康食品: ①大豆(豆浆,豆奶);②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③牛奶、酸奶;④海鱼;⑤番茄;⑥黑木耳、松口菇等菌菇类; ⑦绿茶; ⑧胡萝卜; ⑨荞麦; ⑩禽蛋蛋白。 5种限食食品: ①高浓度酒;②烟熏类食品;③腌菜类食品;④煎炸类食品;⑤含糖饮料。 第五节 劳逸失度 一、过劳 (一)劳力过度 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 (二)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 (三)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 二、过逸 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参见雷少逸《逸病论》。 过度安逸致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 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 3.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 第六节 病理产物 痰饮、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因其通常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故称“继发性病因”。 一、痰饮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或指触之有形的痰核;无形之痰,是指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如眩晕、癫狂等。 饮则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如《金匮要略》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不同名称。 (一)痰饮的形成 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 病因 外感六淫 七情内伤 饮食不节 病机 脾肺肾肝 三焦功能 失调,水 液代谢失常 痰饮 (二)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饮可随气流窜全身,产生多种病变 。故有“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之说。 1.阻滞气血运行:痰饮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 2.影响水液代谢: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影响水液代谢。 3.易于蒙蔽心神: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而出现神昏谵妄,或癫、狂、痫等疾病。 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痰饮致病特点示意图 痰 饮 血脉 脏腑 组织 脾肺 肾肝 阻滞气机 影响水液代谢 心 易于蒙蔽神明 百 病 多 由 痰 作 祟 妨碍血行 痰瘀互结 二、瘀血 基本概念: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 瘀血与血瘀的关系: 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 瘀血是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 但瘀血阻滞于血脉或脏腑之中,可致血瘀;血液运行不畅,久之发展为瘀血。 (一)瘀血的形成 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各种外伤,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 2.气滞致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因虚致瘀 气虚则运血无力; 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而滞涩; 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而僵化; 津液亏虚,无以充血则血脉不利。 4.血寒致瘀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 5.血热致瘀 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 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内出血而成瘀血。 瘀血形成示意图 血出 致瘀 气滞 致瘀 因虚 致瘀 血寒 致瘀 血热 致瘀 各种外伤 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 流产等出血 情志不畅 痰饮阻滞 气虚失运 阳虚失温 阴虚失柔 津液失充 寒客血脉 热入血脉 不能及时排 出或消散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血运动力减退 血脉舒缩失常 血液容量减少 血脉挛缩 血液凝涩 血热互结 血液黏稠 迫血妄行 血 瘀 发 展 瘀 血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血为气之母,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兼气滞”。 2.影响血脉运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