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摘要:自2012年4月下旬始发期起, 每隔10天调查1次泰山白首乌蚜虫数量,2013年进行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期在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好,施药后7 d各剂量下差异不显著,对泰山白首乌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39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106-03
泰山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 Decne.)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又名“泰山何首乌”,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益精血、安心神之功效,1977版中国药典曾将泰山白首乌列为白首乌正品[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泰山白首乌所含的磷脂类、甾体酯苷类、多糖等成分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2~4]。经常服用白首乌,可延缓衰老[5]。以往泰山白首乌以野生为主,由于不断乱采滥挖,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栽培泰山白首乌悄然兴起[6,7]。
在泰山白首乌栽培过程中,虫害较重,蚜虫即为主要害虫之一。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属同翅目蚜科,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8,9]。蚜虫每年都有发生,且危害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泰山白首乌的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缓慢、产量锐减、品质低劣、效益下降,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汁液被吸尽而死亡。为了明确泰山白首乌蚜虫的发生规律,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探索适用于泰山白首乌生产的高效低毒、持效长、经济安全的杀虫剂及其应用技术,于2012~2013年对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开展了3种高效低毒药剂防治蚜虫效果及应用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选品种“泰乌1号”两年生泰山白首乌。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地势较平坦,灌、排水条件良好。供试土壤为砂壤,0~20 cm土层养分含量为:pH 7.1、有机质9.22 g/kg、全氮1.05 g/kg、碱解氮49.86 mg/kg、速效磷7.88mg/kg、速效钾60.43 mg/kg。
1.3参试药剂
5%甲基阿维菌素乳剂(北京北农奇克农药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安徽金泰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4调查和防治对象
泰山白首乌蚜虫(有翅蚜虫、无翅蚜虫)。
1.5试验方法
2012年4月下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每小区随机5点调查,每点4株,每隔10天调查1次,挂牌记录泰山白首乌上的有翅蚜虫、无翅蚜虫数量及蚜虫总量,计算出单株平均蚜虫数量。2013年于蚜虫盛发期(6月20日)开展3种常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试验,清水对照,共10个处理(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5 m、宽1 m。使用利农牌HD-400贮压式手动喷雾器施药,每666.7m2药液施用量50 kg,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每处理挂牌20株,定株调查喷药前及药后1、3、7 d蚜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采用DPS软件统计分析。
2.4各药剂处理对泰山白首乌生长的安全性
各处理组施药后1、3、7 d的泰山白首乌生长与对照基本一致,株形、叶色、生长状况等都未发现药害症状及对其它生物有伤害性影响,表明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泰山白首乌安全无药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3结论与讨论
泰山白首乌蚜虫自4月下旬至10月下旬都有发生,4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蚜虫增长阶段;6月中上旬达到发生高发期,此期间空气相对湿度50%~87%、温度22~28℃,适合蚜虫的快速繁殖;7月份以后温度26~30℃、空气湿度80%~88%,加之后期植株老化等,不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蚜虫的数量一直呈现递减状态。此外,蚜虫发生期如遇大暴雨也可以显著降低虫口密度。
从药剂试验结果来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泰山白首乌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二者见效快、药效持久;各试验剂量下,差异不显著,从经济、环保、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66.7m2施用剂量分别为4.5 g和1.0 g;5%甲基阿维菌素乳剂总体防治效果差,不推荐用于防治泰山白首乌蚜虫。
建议在泰山白首乌蚜虫发生初期施药,蚜虫发生较轻的地块一次施药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如果虫口密度较大,施药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杀情况,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