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栓菌木聚糖酶的初步分离与化 答辩表.docVIP

粗毛栓菌木聚糖酶的初步分离与化 答辩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粗毛栓菌木聚糖酶的初步分离与化 答辩表

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 粗毛栓菌木聚糖酶的初步分离与纯化 题目类型 实验 题目来源 指导教师拟定 院(系) 生命科学系 专 业 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授 姓 名 年 级 06级 学 号 一、立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或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 木聚糖的完全降解需要木聚糖水解酶系中各种酶之间协同完成,木聚糖酶系包括内切β-木聚糖酶,外切β-木聚糖酶和β-木二糖苷酶,内切木聚糖酶( endo-1,4D-xylan xylanohydrolase; EC3.2.1.8) 简称木聚糖酶,能够水解木聚糖分子β-1 ,4 ,, 2、对粗毛栓菌产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进行初步研究。 3、对粗毛栓菌木聚糖酶进行纯化, 并对性质进行探讨, 以便为木聚糖降解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同时为在造纸工业和食品加工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案(思路) 1、对粗酶液进行超滤浓缩、盐析后低温冷冻离心除去杂蛋白。 2、再盐析过夜后低温冷冻离心收集沉淀。 3、透析。 4、Sephadex G-150分子筛层析:收集具有较高酶活力的部分。 5、对有酶活力的部分进行盐析过夜、离心、透析后再用聚乙二醇浓缩。 6、测定收集酶液的酶活力及该酶液的蛋白质含量。 7、收集的酶液进行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电泳后切成2mm的胶条后与DNS反应,确定木聚糖酶存在的位置以便进行回收。 四、论文进度安排 1、4月5-6日,粗酶液的盐析、离心、透析。 2、4月7-8日,配制实验试剂,测定酶活力及蛋白质含量。 3、4月9-12日,分子筛层析装柱、平衡柱。 4、4月13-19日,分子筛层析的上样、洗脱,测定酶活力及蛋白质含量。 5、4月20日,对层析材料进行后处理。 6、4月21-24日,再次进行盐析、离心、透析,测定酶活及蛋白质含量。 7、4月25-29日,木聚糖酶的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海燕,祝令香,毛爱军,董志扬. 2005.黑曲霉木聚糖酶在工业酒精酵母中的分泌表达[J].徽生物学报,45(1):135-138. [2] 曾艳,刘铁汉,周培谨,马延和.2004.嗜碱菌Bacillus sp.ZBAW6的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微生物学报,44(1):75-78. [3] Hee P, Hoeben MA, Vander RC et al.2006.Strategy for selection of methods for separationof bioparticle mixrures [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94 (4): 689-709. [4] 阎金勇,丁双等.2007.微生物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7(6):19-23. [5] ,任少亭,毕瑞明,2002.粗毛栓菌降解麦草木质纤维素的实验研究.微生物学杂志,22(1):24-26 [6] 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1979年7月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7] 张承圭,王传怀,袁玉荪等合编,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及技术.1990年4月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8] Elisashvili, V. I., Khardziani T. S.and Tsiklauri N. D.Cellulase and xylanase activities in higher basidiomycetes. Biochemistry , 64 (6): 718-22. [9] Miller,G. L. 1959. Use of dinitrosalicylic acid reagent for determination of reducing sugar. Anal. Chem,31 (3): 426-428. [10] Bradford MIN. 1976.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ding.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72 (0): 248-254. [11] 卢圣栋主编,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999年12月第二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 [12] 范美霞,付灿,,陶宗娅,2010. 粗毛栓菌木聚糖酶的纯化及性质.菌物学报,29(1):83-90. 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