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庸大学“工业立国”梦
冯庸大学“工业立国”梦
“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这一段话来自鲁迅的杂文《“友邦惊诧”论》。其中所提到的东北大学,至今仍是东北的著名学府,而与其并列被鲁迅提及的冯庸大学,尚有多少人知道?
冯庸是谁?
生于1901年的冯庸是奉系军阀冯德麟的长子。冯德麟与张作霖同是绿林出身,后来分别担任27师和28师的师长。都说“一山不容二虎”,后来终究是张作霖成了“东北王”,冯德麟始终仕途不顺,屈居张作霖之后。
父一辈的微妙关系也直接作用在子一辈上。冯庸与张学良同年出生,自幼两人常在一起,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同称“东北两公子”,并且,后来的两个人一个成了当时东北大学的校长,另一个则自办冯庸大学,也成为校长。
这所冯庸大学是彻彻底底的私人办学。冯庸自己出钱,仅仅给家人留下一点生活所需,其他家产都投入其中,包括捐出的几十万亩田地、钱款等。
办学的动力来源何处?答案不一而足。有记载称,冯庸毕业后在东北航空处一路顺风顺水,三四年后升为少将航空司令、装甲车司令。可惜在一次战争中,装甲车队全军覆没,冯庸只身逃出。当时有人主张处冯庸死刑,张学良顾念旧情,罢了他的官免于一死,但从此对他存有戒心,可以给钱给物就是不给兵。在这种情况下,冯庸决定弃兵办学,走工业救国之路。
冯庸的外孙女吕允端认为,“之所以能捐出全部家产办学,因为冯庸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追求工业报国的狂热,是我们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
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要想改造混乱的社会,就得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那个时候的中国,对冯庸那一代人而言有着特别深重的感受。为了民族和国家强大,他们可以毁家纾难,可以献出他们能够做到的一切。所以,没有人能够阻挡冯庸那近乎疯狂的办学强国梦。
“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落成,他自任校长,吸引了全国的进步学生来此求学。
据辽宁省政协1991年出版的《辽宁文史资料》第33期中记载,冯庸大学的前身是大冶工科学校,创办于1924年,直属于冯庸所创办的大冶铁工厂,为工厂培育储备人才所用。大冶铁工厂,地点在奉天小西边门外,产品是飞机、炸弹和手榴弹。
1926年冯庸辞去一切军职,开始在沈阳市郊汪家河子筹建冯庸大学,大冶厂也迁至这里,改为大学实习工厂,大冶工科学校后来归并于冯庸大学。
据说冯庸大学成立时,远在北平的张学良专门选择了上好的汉白玉,雕刻了一对石狮子赠送。两只表情愤怒的石狮子均面向距冯庸大学200米处的南满铁路,以表达他们对日本侵略者极度愤慨的爱国之心。当时沈阳已经有了张学良主持的东北大学,从军界又突然站出来一个赫赫有名的冯庸,对一心向学的年轻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感召。而冯庸大学发展迅速,很快就与东北大学齐名。
冯庸大学当时设机械、木工、法律等九个系,学生总数达700多人,是中国第一所以人名命名的大学、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学校设有游泳馆、滑雪场和网球场,据铁西档案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全校建主楼两座,左为“忠”字楼,右为“仁”字楼,中间是校礼堂,礼堂与左右两楼有空中走廊相通。教学区左边是体育场,铺设400米跑道、田径场、球类运动场等。
这是一所完全西式的现代大学,倡导学以致用,热衷社会活动。学校聘请留学英法的富有治学经验的教授,配制完备正规,宿舍、食堂、医务室等一样不少。冯庸重视工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强健体魄,所以学校采用军事训练的方式管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庸大学新校区竟建了一个小型飞机场,并建有飞机跑道,自备三架私人飞机,这在当时国内的大学里是绝无仅有的。据说这三架私人飞机就停放在大学校园里,都是那个时代国际的尖端产品。
冯庸每天起得很早,骑上马围着操场跑几圈,然后驾驶自己的飞机,在沈阳上空盘旋。据曾经就读于冯庸大学的老人回忆,当时学校里的三架飞机中,最大那架,专供冯庸自己苦练飞行技术和工科学生观察飞机构造和性能之用。
到了1933年,有史可查的资料显示,冯庸大学已有三批毕业生,这也是冯庸大学仅有的三批大学毕业生。沈阳人曾经称冯庸大学为“西大营”,与“北大营”和“东大营”相提并论。
1931年是冯庸大学的鼎盛期,财务收入已经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支出。而冯家的家产也只剩下为冯庸母亲养老而留下的两处丝房。老夫人毅然决然把两处丝房变卖,投到了学校中。
然而,九一八事变把冯庸的大学梦击得粉碎。
1931年9月19日清晨,前往市内接教授上课的校车没有按时回到学校。知情人说,“昨天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