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商投资企业与区域经济、行业聚集关系.docVIP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与区域经济、行业聚集关系.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与区域经济、行业聚集关系

浅析外商投资企业与区域经济、行业聚集关系   摘 要:外商投资一直被认为对我国经济腾飞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着重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区域、行业分布失衡现象入手,分析外商投资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导该类矛盾的主要成因,并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 区域失衡 行业聚集   一、引言   近年来,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虽有不少外资企业停产撤资,中国市场的“避风港效应”却也显露无疑。外商投资热钱不降反升,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总额相较2008年增加28%。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外来资本,对于我国30年来的经济腾飞确实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从1981年1.32亿美元,截止2011年,总投资额达到29931亿美元,翻了约15番。本文基于以上文献阅读,尝试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现状做定性研究。   二、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投资地域集中于东部沿海   近20年,东部的外商投资企业金额占总投资金额的83%至85%,虽在97年香港金融危机时期投资额略有下降,但在2000年后以年均13%的速度迅猛上涨,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形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与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更是吸引超过60%的外商投资;相对而言,尽管中部与西部的年均增长率为15%,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等自然与政策因素,外商投资总量始终不及东部。   2.投资行业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   2004年至2011年显示,由于中国人力成本价格开始上升,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企业投资额占外商投资总额从60%滑落至52%;受国内房地产行业良好势头,房地产行业外商投资额占投资总额比例从12.6%上升至13.3%;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商投资占比3%不到,可见改革开放30年,外商投资行业分布极不均衡。   3.绿地投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   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进入我们门槛高,多是采用“绿地投资”的手段在华设厂。但此种方式,却有不少的负面效应。从2001年初起,我国国有单位员工相比2000年锐减460万;10年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从从8102万减少到6704万人,不能排除与外商介入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金融危机之后,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三、原因分析   1.廉价的劳动力与区位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在华设厂的主要目的是以出口为主,自然选择靠近港口的滨海城市,这一时期广东深圳东莞及上海地区尤为突出。具备自然条件、廉价劳动力及政策支持等优势,上海与广东的经济领跑全国其他省份直辖市,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此后,随着上海、广东两地外商投资增加与产业集聚,劳动力成本与土地价格迅速攀升,经济发展由点及面,逐步形成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圈格局,滚雪球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外商投资额也从广东、上海向周边辐射,江苏获得的外商投资在此期间增长迅猛,并在2004年超过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额最多的省份。经过20年发展积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已覆盖有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物流交通和基础设施,有效地扩大其市场辐射范围,区位优势愈加显著。   2.宜居的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氛围   外商资金来源以亚洲国家地区为主,资金大、多具有长期发展意向。特别是来自港澳台与新加坡等地的投资方,其本人或父辈从前是大陆居民(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因历史原因无法还乡。这部分投资商因其浓厚的乡土情结,投资家乡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另外,上海、广东今年来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居住条件更为宜人,亦成为侨胞回国的首选。   3.中西部起点落后,后期乏力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不具有天然港口,无法沟通海路两运。并且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之后,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工业体系不完整,势必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从而削弱企业竞争力。对投资方而言,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信息不及东部通畅,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等竞争劣势。最终,中西部地区“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低廉”等优势无法发挥,人才纷纷东南飞,形成恶性循环,区域差异日益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辐射式发展,建立“3小时经济圈”。可以充分借鉴上海、广东两地的成功经验,对于中西部地区有目的地选取城市,如成都、武汉、重庆,实现“由点及面”的辐射式发展,再连通彼此,成都可与重庆相沟通,建立川渝经济圈。   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外资。纵观我国大陆架构,其特征明显。东部地区比邻太平洋,贯通海路陆路,适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中部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劳动成本低,适合工业发展;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发展重工业(石油化工)、天然气、旅游业再合适不过。据此对外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