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语音史.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 语音史

今音“泥”、“屔”在泥纽,“尼”、“昵”在娘纽,“仲尼”,《三仓》作“仲屔”,《夏堪碑》曰:“仲泥何??”足明“尼”声之字,古音皆如“屔”、“泥”,有泥纽无娘纽也。 8)照二归精(清夏燮《述韵》卷七) “娑”之与“沙”, “足”之与“捉” 第31页/共40页 3、上古音的单声母系统 唇音:帮非 滂敷 并奉 明微 舌音:端知章 透彻昌 定澄邪船以 泥娘日 来 齿音:精庄 清初 从崇 心生书 牙音:见 溪 群 疑 喉音:影 晓 匣云 第32页/共40页 第七节 中古音到近代音的演变 《中原音韵》的作者 元代周德清。他不泥古非今,重视当时口语,《中原音韵》的价值就在于它记录的是当时的口语,它不仅是研究元代北方语音的重要材料,而且有助于解决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形成发展历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33页/共40页 1.声母方面 1)全浊声母清化 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 平声清化为送气清音 例如:同童(定母) 齐(从母) 仄声清化为不送气清音 例如:办抱伴(并母) 第34页/共40页 浊擦音清化为同部位的清擦音 2)非敷奉合流 3)微母由鼻音变擦音 4)影、喻、疑(绝大部分)归并,零声母扩大。 5)知庄章三组合流和卷舌声母的 产生。 ? 第35页/共40页 汉语近代音的声母系统 唇 p帮并仄 p?滂并平 m明 f非敷奉 v微 舌 t端定仄 t?透定平 n泥娘 l来 齿 ts精从仄 ts?清从平 s心邪 t?知澄仄照床仄 t??彻澄平穿床平 ?审禅 ?日 牙 k见群仄 k?溪群平 ?疑 喉 x晓匣 ?影喻疑 第36页/共40页 2、韵母方面: 1)入声韵尾的消失 2)部分-m尾变为-n尾 凡 咸 清 盐 3、近代音的声调系统 1)平分阴阳 第37页/共40页 以声母清浊分阴阳,清阴浊阳 东冬空风宗 同铜徒穷红冯 2.浊上归去 全浊上声归入去声 动道上父是到 第38页/共40页 3.入派三声 全浊入声归阳平 仆、泊、帛、复、乏、敌、独、食 次浊入声归去声 密、木、物、力、入、月、易 清音入声归上声 北、佰、法、贴、尺、雪 第39页/共40页 第八节 汉语从近代到现代的语音演变 声母的演变: 尖团音合流(精组与见晓组的颚化) 微母的消失(并入零声母) 疑母从残存到消失(并入零声母) 第40页/共40页 参考书目 《汉语史稿》 王 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简明汉语史》 向 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切韵研究》邵荣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 商务印书馆 1 980年 《中原音韵音系》杨耐思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 第1页/共40页 第一章?? 语音史 第一节 汉语语音史导论 一、汉语语音史的分期:上古音 中古音 近代音 1、上古音(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3世纪),研究材料主要是《诗经》、《楚辞》、周秦诸子的著作和《说文解字》的谐声等。 2、中古音(从4世纪至公元12世纪即元代 第2页/共40页 以前),研究对象是《切韵》系韵书。研究中古音可以上推古音,下连今音。 3、近代音(从公元13世纪至20世纪),研究材料《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代表13、14世纪时期的北方语音)。 第3页/共40页 第二节 树立古今音异的观念 汉语语音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语音的变化难于察觉,被汉字字形掩盖了。 明陈第《毛诗古音考·自序》: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古今韵母不同 唐杜牧《山行》: 第4页/共40页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今声调不同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5页/共40页 古今声母不同 表现突出的是形声字,例如: “提、题”的声旁都是“是”(shi),却读成“ti”;“墨”的声旁却是“黑”。 第6页/共40页 第三节 研究古音的材料和基本方法 1、汉字 闻;提、题、堤、是;忙、芒、妄、忘、亡 2、古代的韵文材料 韵文材料指的是诗歌、辞赋等韵文中的韵脚字。 3、古代的注音材料 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 第7页/共40页 反切等注音材料。 直音:直接用同音字注音。 铺:东晋的徐邈注“音敷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