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建筑隐喻”.doc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建筑隐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建筑隐喻”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中“建筑隐喻”   摘要:本文从建筑的隐喻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的影响为切入点,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设计为例,从建筑形制的隐喻、建筑装饰的隐喻两方面就导识系统设计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提出了建筑的隐喻对导识系统设计的借鉴意义并非传统视觉符号的简单“复制”,而是地域文化形象的更新与再现。   关键词:建筑的隐喻;导识系统设计;历史文化街区;地域文化形象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4-0059-03   1.研究背景   著名建筑理论家罗伯特-斯特恩1977年所著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文中首先把后现代建筑分为三类: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要表现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强调建筑应反映文化的积累而不是文化的解体,是历史文化的丰富体现,而不是对过去传统的排斥和对民俗的歧视。后现代隐喻主义的思想在建筑设计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建筑师们纷纷探求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创造建筑的隐喻。如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倡导人情化建筑理论,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心理感受。阿尔瓦-阿尔托在自己的住宅中尝试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这一做法既是对柯布西耶式的纯粹主义的背离,也是对地方传统的一种回归,更含有探索另一条形式创新路径的企图;罗伯特-文丘里旗帜鲜明地强调传统和遗产的借鉴价值,强调尊重环境,主张兼容并蓄;斯特林设计的斯图加特新美术馆,隐喻和暗示着各种符号、各种风格,如古罗马斗兽场、古埃及神庙,巴黎蓬皮杜中心等等视觉符号,表达了他对传统设计的敬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现代建筑的隐喻主张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深层次精神文化的认同有着观念的同一性。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建筑景观重要设施的导识系统设计,在引导人们在特定空间移动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建筑景观人文环境的的整体认知。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隐喻思想体现的对历史的回归与借用,对当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导识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设计为案例,剖析建筑的隐喻设计手法对城市历史街区导识系统地域性、文脉性设计的影响。   2.建筑的隐喻在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设计中的体现   随着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更新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日益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关注焦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在文化上把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提高国际影响力”。北京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就是城市更新较为典型的案例。经过改造后的南锣鼓巷“不仅更多地保存了街区的历史风貌,也通过住宅功能转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重新焕发了历史街区的生命活力”,改造后的烟袋斜街“成为一个集参观、旅游、餐厅、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京味文化特色街区”。与之相应,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也进行了重新规划与设计。经过笔者实地考察,目前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主要包括入口标识牌,指引牌、历史说明标识牌、胡同命名标识牌、胡同历史说明牌、瞽示标识牌、门牌、名人故居标识牌、商业店铺标识牌、祠庙标识牌等几种类型。设计师在导识视觉语言设计与胡同场景文化两者之间找到了相似的关联性。借用历史性建筑视觉符号语言,隐喻和象征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形态和丰富的胡同文化生活,并与当地人文景观自然和谐的统一于整体的街巷空间中,显得自然而亲切。当游客们置身于特定的街巷空间,传统的建筑视觉符号语言,容易使游客们产生老北京胡同特有的历史或文化认同感。相比当今城市街道小品中的新奇造型与空间设计,人们似乎更为眷念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生活空间与人文景观。建筑的隐喻设计手法使特定传统街巷空间内的导识设计找到了新的形式语言,在满足街巷信息的导向和信息的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更深层意义满足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展现了北京历史街区特有的文化形象。   3.建筑的隐喻在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导识系统设计中的解读   3.1建筑形制的直接隐喻   隐喻主义大致有几种类型,一种是用整个建筑的外观造型来象征意义。另一种是用建筑抽象的空间来隐喻意义,如朗香教堂和柏林爱乐音乐厅等。还有一种就是引用历史片断,并加以变形或改换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也即所谓引经据典的隐喻主义。烟袋斜街和南锣鼓巷的导识系统设计即借用了建筑后现代隐喻的设计手法,从特定的街巷环境中引用传统建筑形制语汇,如影壁、牌坊、匾额、四合院屋檐、门簪等形态,改变材料并将其加以组合,从中找到导识信息设计与建筑形制语言的视觉关联性,将建筑形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