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测距速数据处理解决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脉冲测距速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多周期脉冲激光测距高速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0、引言 激光测距相对于其他测距,如微波测距,往往具有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用脉冲能量高、峰值功率大的激光器,是获得较高系统测距能力的前提,同时,系统的其他模块也有相应配套要求,如数据处理部分同样要求速度快、精度高。北京坤驰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激光高速脉冲测距系统的特殊应用,研制出了一款可用于激光测速的高速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激光测距的原理: 由激光器对被测目标发射一个光脉冲,然后接收系统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通过测量光脉冲往返的时间来算出目标的距离。 多周期激光测距原理: 理论与实践表明,近距离(如50m)测量时,单周期测量往往不能满足系统精度需求,误差太大。而多周期测量方法可成倍提高系统精度,更能满足系统设计需求: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两种: 一、非延时多周期脉冲激光测距 通过对脉冲激光在测距仪和目标间往返多个周期累计时间求平均来提高测距精度的方法。 二、固定延时多周期脉冲激光测距 当测量距离很小时,则由“发射→接收→再发射……”过程中所形成的振荡回路的频率很高。解决方法为:在仪器接收到回波脉冲信号时,不马上触发下一个激光脉冲,而是增加一个固定的延时t0= m0/fT(m0为延时的时钟脉冲数)后,才触发下一个激光脉冲。如下图: 系统框图: 系统组成: 多周期激光测距系统按照各部分用途大致分为:激光发射、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四大部分。 激光发射部分的作用是产生峰值功率高,光束发散角小的脉冲激光。 激光接收部分是接收从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激光脉冲信号,经接收光学系统聚焦后,照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使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 信息处理部分的主要作用是跟踪被测目标,计算被测目标轨迹、测量激光脉冲从测距系统到被测目标往返一次的时间间隔t,并准确显示和记录在计算机硬盘上,再由人工或自动方式形成标准格式。 信息传输部分的作用是通过通讯网络接收诸如轨道预报等参数和其它指令(下传),上传观测结果所形成的标准格式数据等。 2、硬件介绍 2.1 光学模块 依据测量距离、测量方法的不同用户功能可选用各种不同性能的激光器、发射望远镜、接受望远镜、光电倍增管等不同光学部件与仪器。 用于激光测距的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 2.2 数据处理模块 性能指标: 10bit 2GSPS ADC,单通道。 低噪声模拟前端,支持+/-5V~+/-200mV信号输入,50Ω阻抗 BNC接口。 板载128MB DDR2内存。 16个可编程GPIO,可用于系统控制。 高稳定度,超低低抖动时钟发生器。 低噪声电源设计。 LED显示,指示含有畸变信号的数量和状态。 FPGA实现实时信号特征检测算法功能。 FPGA目标跟踪、距离实时计算算法。 USB 2.0 接口,用户可以通过USB进行参数配置以及接收计算结果。 宽温设计-20℃~+90℃ 供电需求,单电源12DC输入,1A电流。 外形尺寸:220mmX90mm 采集系统框图: 硬件外形: 性能保证: 1、量化精度等指标: Fs=2Gsps; Fin=500MHz ; SNR:42 dBc; ENOB:7 bit; THD:45dBc; SFDR:48dBc。 2.Clock jitter的消除: 该方案中采用温度补偿晶体TCXO以及业内顶级的 Jitter cleaning CLK Generator芯片来保证clock的稳定性,Clock jitter的消除以及极低的Phase noise。采用本时钟解决方案,其总的clock jitter在系统中完全能做到1ps。 3.合理的设计方法 合理的高速数模混合PCB设计,充分论证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PCB版图如下: 3、总结 由于多周期脉冲测距相对于单个周期脉冲测距方案所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已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观测资料已用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学、天文学和地震预报等多种应用领域。 数据处理部分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