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散文在宋代空前发展及后期余响
古代散文在宋代空前发展及后期余响
摘 要:古代散文历经春秋战国的孕育,汉魏时期的崛起,直到唐代的规范和独立,到了宋代,中国散文出现空前的大发展。宋朝明确提出加强散文与现实的联系;改革文风;抒写情性,各如其面的写作要求,确立了中国散文文学的正宗地位,成为可堪与诗歌媲美的另一座高峰。古代散文后历经元、明、清几朝的变革发展,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之后,终被中国现代散文所取代。
关键词:散文;体式;文风;改革1 “散文”的正名
中国散文从诞生到现在虽有几千年历史,但散文的名称确立较晚,内涵不定。晋人木华《海赋》里曾出现“散文”一词:“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油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李善注云:“言沙油之际,文若云锦;螺蚌之节,光若绫罗也。”显然,此处的“文”指文采;“散文”系指沙湾之处水波动荡、散涣,如同云锦一般。唐代散文虽十分兴盛,但也没有使用“散文”一词,而以“古文”称之。直到南宋以后,“散文”一词作为文体概念使用者才逐渐多起来。据近人陈柱在《中国散文史》中说,南宋周益公(即周必大,他的散文当时很有名气)最早以“散文”概括一类文章体裁。语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刘铸赠官制》:“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词,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这里“四六”指骈文,而“散文”与骈文相对,应是文体概念。当然,与今天所理解的散文概念也不尽相同。明清以后,“散文”一词就成为文学评论家所通用的术语了。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要比现在宽泛很多,凡是奇句单行的,与骈文对立的古文,都可称之为散文。随着历朝历代文人作家的不懈努力,创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得散文成为可堪与诗歌媲美的另一座高峰。
中国散文历经春秋战国的孕育,汉魏时期的崛起,直到唐代的规范和独立,到了宋代,中国散文更是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
2 宋代散文的成熟和定型
中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死后,文坛失去支柱,古文的吸引力也就逐渐减弱。至晚唐五代,骈文复兴,再次取得统治地位。宋政权建立之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一些贵族文人继承晚唐五代形式主义文学,“专以声病对偶为工,剽剥故事,雕刻破碎,甚者若俳优之辞”(《神宗旧史·欧阳修本传》),专门模仿李商隐“四六”体写文章,“绮缛淫靡”文风弥漫整个文坛,引起某些进步文人的不满。先是柳开、王禹僻起而反对,但变古力量不够,未能取得胜利。直到“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宋史,文苑传序》)。宋代散文,继唐之后再次形成声势浩大的运动。
宋代散文运动承唐一脉,其目标和内容基本一致。欧阳修推尊韩愈,仍然打着“文以载道”的旗帜,对抗“缀风月,弄花草,浮巧侈丽,浮华纂组”(范仲淹《怪说》)的时文。但是,宋代散文家对唐文没有句模字拟,一味仿效,而是在唐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创新,为文学散文取得规范,正统地位起了推动作用。其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提出加强散文与现实的联系
欧阳修虽然也强调在散文写作中要灌注儒家之道,但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这就为“道”注进了新的内容。他还在韩愈“不平则鸣”说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穷而后工”的理论,阐述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
“穷”,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贫穷的意思,而是指作家坎坷崎岖的道路和艰难困苦的处境。
苏轼则以文章的“意”代替“道”,认为“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这个“意”是极端自由的,可以挹取各种学说,不受任何限制。这就突破卫道传统,把散文内容扩展到一切方面,给散文带来了某些解放。
宋代散文家的实践正是如此:既有取材政治斗争的,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也有取材风物人情的,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特别是苏轼的随笔,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记佚闻,话家事,写风情,抒感慨,意到笔随,不拘一格,为散文内容注入了新的生机。
2.2 改革文风
韩、柳古文运动在文风改革上取得的首功,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这次改革不十分彻底。韩愈自己就有崇奇猎异的一面,少数文章追求奇崛险怪,晦涩难懂。与韩同时的另一个文学家樊宗师写文章以艰涩出名,而韩愈儿子从樊学文,写出的文章连樊也看不懂。唐李肇在《国史补》里曾说:“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可见艰涩文风在当时的影响。欧阳修看出古文运动这一弱点,乃变奇诡为平易,变高深为自然,他曾通过曾巩转告王安石:“勿用生造语及模拟前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