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政 治人教版选修6配套课件专题43网络的伦理困惑.ppt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政 治人教版选修6配套课件专题43网络的伦理困惑.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政 治人教版选修6配套课件专题43网络的伦理困惑

课时作业(十五) 网络带来的伦理挑战 【问题导思】 由于新浪微博没有及时处理自己被网友谩骂侮辱的评论,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民警孙健将新浪微博运营商告上法庭。2012年12月26日,法院一审判决要求运营商删除新浪微博上对孙健进行侮辱的评论,并向孙健赔礼道歉一周。 近年来,接二连三发生的故意利用微博发布虚假信息,扭曲舆论走向,误导公众认识的事件甚至案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担忧。 2012年堪称一个被微博“完全控制”的年份,小小的微博入侵当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以其巨大力量裹挟着人们往前。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9月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中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人均每天发表微博2.13条,转发3.12条。 1. 面对个人名誉受到侵犯,像民警孙建这样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自认倒霉。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方面公众尚且缺乏自我保护的自觉意识,对自己的个人名誉没有足够的重视意识。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2.你还能列举其他利用微博发布虚假信息或造成负面影响的案例吗? 【提示】 女平面模特王某,为赚取点击率,冒充警察身份,在微博上发布不雅照片及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在国外,去年8月英国发生大骚乱,微博短信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英国政府甚至一度考虑骚乱时关闭微博;海口一网民微博造谣打砸事件 被行政拘留10日;“办证刻章”等非法广告转战微博;虚假广告“入侵”微博等。 3.如何评价微博的作用? 【提示】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为正义的助手,也可能变做邪恶的帮凶;既可以播撒光明和希望,也会扩散阴霾和无助。利用好、引导好,可以增进党群感情、推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社会和谐;而用不好,则可能危及社会安定、破坏社会和谐。 4.归纳网络带来的伦理挑战有哪些? 【提示】 ①网络安全问题;②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③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1.现实社会与网络世界的对比 现实社会 网络世界 参与 特点 人与现实生活不可脱离 网络具有参与的随意性。人们可以随时进入网络世界,也可以随时退出,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志 角色 特点 是确定的,不易更改 网络角色具有可变换性。参与者可以虚拟性别、年龄、身份、国籍等一切个人资料,其身份具有不确定性 交往 特点 直接现实性,真实性 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幻性。网络交往使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跨国界、跨时空的交往 2.网络伦理产生的必要性 (1)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管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具体说来,这些问题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2)如果说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社会,那么规范这个虚拟社会的秩序,单靠网络技术本身是难以奏效的。在虚拟状态下,现实的道德规范是否仍然有效?道德规范的要求如何与网络的虚拟性协调?这就是网络伦理所面对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伦理应运而生了。 【题组训练】 1.故意利用微博发布虚假信息,扭曲舆论走向,误导公众认识的事件甚至案件。它们所使用的手法,主要反映了网络世界具有以下特征(  ) A.网络具有参与的随意性 B.网络角色具有可变换性 C.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幻性 D.网络世界的无规则性 【解析】 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拟成分,这就给发布虚假信息,扭曲舆论走向,误导公众认识以可乘之机,因此它们所使用的手法,主要反映网络交往具有一定的虚幻性特征。 【答案】 C 2. 有些网络黑客如入无人之境,随意浏览他人的个人资料,甚至利用网络监控他人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这种行为带来的网络伦理挑战是(  ) A.网络安全问题 B.网络自由的滥用问题 C.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D.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 【解析】 保护个人的隐私已得到各国法律的认可,网络黑客的这些行为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一种侵犯,应选C项。 【答案】 C 解决网络生活中的伦理问题 【问题导思】 在互联网上造谣谩骂、欺诈诽谤,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可能造成危害。譬如“末日现象”等荒诞之说背后,多有网络推手。“管一管网络乱象”是许多老百姓的愿望。 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成为近段时间网上网下热议的话题。该《决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推进饱受争议的网络实名制立法出台。 1. 网络实名制有哪些好处? 【提示】 网络实名制让网民脱掉了虚拟的外衣,可让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没有立足之地,也可防止恶意中伤他人,更是提高了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度,留下了更可靠的反腐依据,使网络反腐工作走上了阳光的道路。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