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无砟轨道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doc

铺设无砟轨道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铺设无砟轨道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铺设无砟轨道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摘要: 为做好无砟轨道的铺设工作,通过对隧道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进行观测,并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预测工后沉降,以便对无砟轨道的铺设条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合理的无砟轨道铺设时机,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关键字:无砟轨道特长隧道沉降观测重载铁路变形指标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绪论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观测”(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关于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重载特长大隧道的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就显得更加重要。重载铁路隧道铺设无砟轨道前的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关系到无砟轨道的施工要求和运营条件许可。满足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是评估的依据,因此,沉降变形观测的数据指标和技术要求都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标准。   2.工程概况   南吕梁山隧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境内,隧道线路贯穿于南吕梁山山脉以东及临汾盆地边缘丘陵区。隧道进口端位于蒲县境内,出口端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及洪洞县交界处,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线间距30m。左线进口里程DK298+175,出口里程DK321+618,左线全长23443m;右线进口里程DK298+145,出口里程DK321+614.7,右线全长23469.7m。   隧道左线除进口段58.79m位于R=12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均位于直线段上;右线全部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计为单面下坡,左线坡度分别为8‰、12.6‰,10.9‰;右线坡度6.6‰、12.6‰,11.1‰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约550m。分别在DK304+200、DK309+050、DK312+500、DK315+800附近设置1号、2号、4号、5号斜井。1、2、4、5号斜井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断面,1号斜井长约2450m,2号斜井长约2630m ,4号斜井长约1655m,5号斜井长约980m。   3.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   铺设无砟轨道的隧道沉降变形观测的关键在于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它是整个沉降变形观测中最重要的环节和关键。观测点的布设和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是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有效保证。   3.1南吕梁山隧道沉降变形观测   南吕梁山重载铁路隧道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沉降变形观测分为测点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精度评定。   3.1.1观测点的布设   (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 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6)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长度大于20m 的明洞,每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8)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2m 处。   3.1.2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3.1.3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