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主体自然科学知识融汇.PPT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主体自然科学知识融汇.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主体自然科学知识融汇

绪 论 中国医药学 数千年悠久的历史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 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贡献 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 中医学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形成时间:战国(公元前475年-221年) ——两汉时期(公元220年)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方法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相继问世 。 《难经》(《八十一难经》) 成书:东汉 作者:秦越人(原题) 贡献: 补充《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 阐发经络学说以及命门、三焦的理论 发挥 “寸口脉诊”,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和创见 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伤寒杂病论》 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成书:东汉 作者:张机(字仲景) 贡献: 创造性提出 六经辨证---《伤寒论》 脏腑辨证---内伤杂病《金匮要略》 创立了对外感内伤疾病的辨证纲领和有效方剂 绪论?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及理论体系的形成 *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医学(TCM/CM)的概念: 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主体:自然科学知识 融汇: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先进 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属性 社会科学 属性 中国 古代哲学 中医学 天地人 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形态 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 的学科。 社会科学 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现象 的总体或分科的学科 哲学 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中 共同规律的科学。 科学 研究自然、社会、思维等 客观规律的学问。 技术 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的 总称。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中国古代哲学深刻影响 多学科交互渗透 中医学研究对象是人,主要是探讨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病理变化及疾病的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中医学以人—自然(环境)—社会(心理)为医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不仅注重人的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尤为重视人的社会属性。 中医学用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1.以中国古代哲学的 (精气学说 )和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思维模式 2.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3. (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4. (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概 念 形成条件 社会文化基础 社会变革和学术百家争鸣 科学技术基础 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医药实践基础 医药知识和经验积累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思维方法和说理工具 《灵枢?经水》: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扁鹊见齐桓侯 天人合一 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 后世分为《素问》和《灵枢》 成书:战国至秦汉时期 作者:非一人一时之手笔 贡献: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建立了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 建立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 在疾病的防治上提出“治未病”的观点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