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赡养高龄“房客”环卫工夫妇凡人大爱.docVIP

十年赡养高龄“房客”环卫工夫妇凡人大爱.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年赡养高龄“房客”环卫工夫妇凡人大爱

十年赡养高龄“房客”环卫工夫妇凡人大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清贫之家住进“房客奶奶”   2002年3月5日上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张海琴家的院门被敲响了。张海琴走过去开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位满头银发、浑身透着利索劲儿的老太太。张海琴诧异地问:“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儿吗?”老太太操着浓重的当地方言,用恳求的口吻说:“闺女,听说你家有多余的房子,能不能腾出来一间租给我住?”   张海琴家里正好有一间放杂物的房子可以腾出来,收点租金也能贴补家用。于是,她爽快地答应了。   老人叫汪梁英,时年81岁,一生无儿无女,3年前,相依为命的老伴患了重病,汪梁英把赖以生存的老屋卖掉,给丈夫筹钱治病,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此后,汪梁英靠着微薄的积蓄和每个月100多元的低保,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老人的身世让张海琴夫妇唏嘘不已,此后,他们对汪梁英视若亲人。家里多了一位奶奶,最开心的还是张海琴的儿子成成。刚上小学三年级的成成,最喜欢的就是汪奶奶给他讲故事,汪奶奶不但有讲不完的故事,还会背很多诗,最让他佩服的是,奶奶还能把诗编成故事讲给他听。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临放学前,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这样的天气,成成从没期望父母会来接他。妈妈虽然是环卫工人,对工作却极其认真,从来不会脱岗;爸爸的工厂离学校远,也赶不过来。看来,只有自己冒雨回家了。   “成成,奶奶来接你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成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汪奶奶打着一把老式油伞向他招手呢!成成激动地跑了过去,汪奶奶赶紧用伞给他挡着雨,又从包里拿出雨衣,让成成穿上,然后祖孙俩冒雨回家。   此后,成成经常能看到汪奶奶在门口翘首以待的身影,他就会像小鸟似的飞奔过去,和汪奶奶牵着手亲亲热热地回家。为此,成成还写了一篇作文《家里来了汪奶奶》,老师还把它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呢!   汪梁英知道这件事情后,高兴得流出了眼泪,一生无儿无女的她,从没想过能在垂暮之年享受到难得的天伦之乐。   房东赡养无钱交租“房客”,三次搬迁不离不弃反“客”为主   转眼,两年过去了。有一段时间,张海琴看到老人情绪低落,以往吃饭时还有说有笑,那几天却很少说话。在她的开导劝说下,老人艰难地开了口:   原来,汪梁英住进来两年,手里的微薄积蓄已经花光了,仅靠100多元的低保过日子的她,再也交不起每月80元的房租了,她觉得自己不能白白吃住在张海琴家,可她连个亲戚都没有,搬出去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她的内心很纠结。   看着老泪纵横的汪梁英,张海琴毫不犹豫地免了她的房租。但是好强的汪梁英总觉得自己给东家添了麻烦,此后,她除了看家、陪着成成做功课外,还经常在外边捡些废品带回家,日积月累,废品积攒多了,就让张海琴卖掉,换些钱让家里改善生活。   2006年3月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闸北一带居民中疯传,政府准备改造城中村,这一带的居民面临着拆迁。在饭桌上,张海琴和丈夫没少谈起这个话题,张海琴发现,每当他们谈起拆迁的事情,汪梁英总是神情黯然。   很快,传言变成了现实,拆迁办的人上门做起了工作,汪梁英默默走开,关上自己的房门,坐在床上发呆。   细心的张海琴发现了老人的异常,也猜出她是为拆迁后怕自己被抛弃而担心,于是说:“看您老想到哪儿去了,咱们娘儿俩还没处够呢!如果您觉得我们对您照顾得不好,我就送您去养老院;如果您想跟着我们过,我就给您养老送终!”怕触动老人敏感的神经,此后,她和丈夫再也没有在家里提过拆迁的事情。   搬迁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和其他拆迁户一样,张海琴一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为了给老人留个念想,尽管汪梁英租房时带来的家具已很破旧,张海琴仍原封不动地给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并特地给老人留了一个向阳的房间,汪梁英高兴得眉开眼笑。   张海琴做环卫工收入微薄,丈夫唐玉宝的企业效益越来越差,随时面临着下岗,家里的开支也是量入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艰难,张海琴也不让老人受半点委屈,她隔三差五就会买一些老人爱吃的菜,每次做饭前,她都要征询老人的意见。   房东一家对自己不离不弃,汪梁英的心也和他们紧紧连在一起。此后5年间,张海琴又搬了两次家,汪梁英都跟着他们,那套旧家具也始终陪伴着她。   清贫夫妇举债为“房客”治病,平凡善举彰显人间大爱   3次搬家,张海琴都带着汪梁英,让邻居们很是不解。2010年下半年,唐玉宝下岗了,和妻子一样,当起了环卫工。两人月收入加起来不到两千元,儿子成成面临着高考,上大学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张海琴和丈夫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汪梁英年事已高,糖尿病引起了并发症,腿脚开始裂口子,连走路都变得十分困难。自己帮不了房东一家的忙,反倒成了累赘,这让自尊心颇强的汪梁英更是愧疚。时间一长,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张海琴发现,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