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顶层设计“大三农”视角.docVIP

农村金融顶层设计“大三农”视角.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金融顶层设计“大三农”视角

农村金融顶层设计“大三农”视角   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2004年至2013年连续十年,中共中央共发布了15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对“三农”改革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也对农村金融的改革思路、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15个一号文件根据“三农”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断提出农村金融政策、制度的着重点,持续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一)从单一的农村信贷服务向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变。2004~2008年的一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等,增加“三农”信贷投放。2009年后的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产品与服务创新,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鼓励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涉农租赁业务等,使农村金融涉及的服务领域逐步扩大。   (二)从单一农信社向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转变。2004年以来的一号文件要求不断推动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鼓励和要求各类机构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有序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贷款组织等多元化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到农村开展业务,构建和完善支农金融体系。   (三)从机构功能建设向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转变。2004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2005年后,对“完善治理结构”作出要求,从注重支农功能建设转变为注重制度建设。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由2004~2007年的“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加大支农力度”转变为2008年之后的“推进农业银行的体制改革”、“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要求从制度建设上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系。   (四)从自我发展向政策扶持与法律约束相结合转变。从2008年开始,一号文件要求从监管制度、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协调和支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2010年,鼓励现有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偏远农村地区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扶持消除偏远地区的基础金融空白。要求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和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   (五)从单兵独进向农村金融总体改革转变。2004年,一号文件强调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2006年,鼓励各地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2007年和2008年,则要求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2010年,针对农业和农村特点,要求搞好信用环境建设等。2013年,强调健全政策性保险制度,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落实顶层设计面临的困境   纵观中国金融改革的演进实践,不难发现农村金融仍是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金融城市化。多数银行将城市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简单搬到农村,忽视了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金融服务模式一元化与城乡二元化金融需求相背离的现状,呈现出农村金融城市化的偏差。农村耕地、林地等生产元素产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个人财产、宅基地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被严重人为分离,无法进行市场交易。涉农企业和农民缺乏抵押品和担保品的现状,使得许多银行照搬到农村的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城市化金融产品难以适用于“三农”。   (二)政策呈现微观化趋势。监管部门越来越关注对金融机构微观层面的监管,例如进一步完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管理以及车辆配置标准。但对于宏观层面涉及金融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指标体系,却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对金融安全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金融监管同质化和微观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农村金融难以适应农村的巨大变化。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农村特别是大城市的农村地区发生着有农村无农业、有农业无农民、有农民无农活的“三有三无”的深刻变化。2012年末,北京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降至0.8%。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加且不断多样化,与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单一化产生激烈矛盾。   顶层设计应立足于“大三农”   面对农村金融存在的困境,应当放宽视野,跳出“三农”看“三农”,通过“大三农”视角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所谓“大三农”应当包括“三农”政策、“三农”经营、“三农”服务三个方面。“三农”政策,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对于“三农”所给予的所有扶持与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