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论文:培育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培育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带着这些理论依据,我积极地引导孩子们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满心期待着孩子们会喜欢这些,并能紧接着形成不断探索周围世界和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科学态度,可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我不但没有听到期待的“为什么”,更有甚者,几乎没人对我们身边自然现象的变化有丝毫的在意、对动植物的生长表现出一点点的关注。究竟是孩子们本身的原因,还是我的错?或者说是周围成人的问题?
不过,我始终坚信,孩子们是不可能没有好奇心的。经过调查,我发现原因有二。其一,来自成人方面的问题。我班孩子去年下半年刚入园,有80%以上的孩子日常由祖辈抚养,半数以上的老人没什么文化,而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有交流。记得有一次请大人看黑板上通知时,一位奶奶跟我说:“老师,我不识字的。家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又很忙,孩子就全靠你们了。”问起孩子向他们提问时,他们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显示,他们用得最多的一些话是“你怎么这种东西也会去管的啊?”“我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这么被扼杀了。其二,来自老师自身的原因。一开始没从孩子们的现状出发,“高估”了他们,有点理想化。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再度被点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爱上观察、爱上探索、爱上问“为什么”呢?对此,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以夸张的语调和肢体语言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针对孩子们对周围现象的漠视,我决定先用较夸张的语言引起他
们的注意。“哇!我们的豌豆发芽啦!”孩子们被我的惊呼吸引了,都纷纷跑来看。“看,它的芽是怎样的?你见过吗?”听到我的提问,有的孩子开始说:“真的耶!这个豆豆发芽了。”“我以前没看见过的。”“这个芽真小,比我的小手指还小。”俗话说,“打铁要趁热”,我趁机对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到明天,这个芽会长得怎么样,请你们到时候告诉我好吗?”于是,第二天就有小朋友来向我“汇报”豌豆芽的长势。
到花园散步时,我看见花丛里有一只蝴蝶,就立马站住,把手指靠在嘴边,做了个“嘘”的手势,然后把手指向花丛的蝴蝶。孩子们顺着我的手势望去。“哇!一只蝴蝶!”很多人嚷开了。我又做了“嘘”的手势,并用手指指眼睛,再指指蝴蝶。孩子们明白了我的意图,安静地看着蝴蝶。等蝴蝶飞走后,我就召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讨论刚才看到的这一幕。“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它长得怎么样?”“你猜它在干什么?为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那些观察仔细的孩子也因此得到了表扬。
此外,鼓励孩子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秘密也成了我探索的重要方式。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开始关注周围的事物了。一天,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今天我带来了小金鱼。”马上就有孩子说:“我看到了,有两条。”“我也看到了,一条红的,一条白的。”“老师,我也看到的。”……“有谁今天看到过这两条小金鱼了?”“呼啦”一下,小手举起一大半。我的第一步成功了!
创设宽松、自由的观察环境,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孩子们的
提问。
孩子们对周围现象有了好奇心之后,我就要开始应对他们的观察结果了。豌豆发芽后,没过几天,它的藤蔓也随之长了出来。我为了让它们能长得更茂盛,就在盛种子的容器周围绕了几根绳子,并把它们由下而上挂在墙壁的铁钉上,好让藤蔓顺着这些绳子往上爬。第二天一大早,盼盼就来问我:“袁老师,为什么豌豆旁边要绑绳子?”怎么回答呢?还是简单地说吧,“我想让它们往上爬。”“它们怎么样往上爬呀?”“你自己去看看吧。”她急匆匆地往外跑,一会儿又过来了,“袁老师,他们怎么不会爬的呀?”我笑着回答她,“它们可能爬得太慢了,你明天早上再去看看吧。”第三天早上,盼盼到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自然角。“它怎么还不爬呀?”怎么会呢?我一看,明明比昨天有点高了呀。对了,没有明显的比较,孩子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它今天爬到哪儿了,让我们做个记号吧。”我拿记号笔在绳子上藤蔓的最高处划了一条线。第四天,盼盼惊喜地告诉我,“袁老师,她真的爬上去了。我今天也要给它做个记号。”说着,跟我昨天一样,拿记号笔在绳子上划了一条线。看到盼盼的举动,我由衷地欣慰。
“老师,快来看,这个是什么?”涛涛大声喊着,从草丛里拎出一只死麻雀,快腐烂了。孩子们一拥而上,“让我看看,让我看看。”我真想马上把它扔掉,可孩子们渴盼的眼神不允许我这么做。“这样,我们人多,看的东西少。让我们围成一圈,这个放中间,大家一起看。”孩子们很快地围成一圈。有孩子喊:“我知道,这是麻雀。”又有人问:“麻雀为什么不会飞呀?”我忙回答:“对呀,它为什么不会飞呢,让我们检查检查。”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