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课堂教学中的设与生成——《赶花》案例.doc

感受课堂教学中的设与生成——《赶花》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受课堂教学中的设与生成——《赶花》案例

感受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赶花》案例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我满怀喜悦像赶海似的搭乘“海马轮”快艇赶往鹤浦海岛,参加我县首次教导主任新课程跨学科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由全县的六位教导主任上六门学科的公开课,探索跨学科研讨的新课改思路。我上的是小学语文第十册《赶花》一课。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包括重温新课程标准,查阅各种资料,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制作了配套的课件。并针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试教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调整,同时,也研究了海岛学校学生的特点,仔细考虑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可以说准备得是相当充分的,心中憧憬的也是一堂在新课程理念观照下富有创意的好课。   然而,这堂课的实际效果和课前预设的却相差甚远。课堂上,我讲得多,教得累,好像完全失去了平时上课的从容洒脱……课后,县教研员唐懋龙老师一语中的:“你有没有感觉,你就像养蜂人赶花那样在马不停蹄地赶着教学环节?”是啊,回想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我更多思考的是达成课前的预设,特别是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深层解读,却忽视了当时学生所暴露出来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语言发展为出发点,这些已非常熟悉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竟如此难以进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课堂局面呢?还是从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细节中探寻究竟吧: :(括号内的是课堂上教学行为后的预设和的心理) 上课伊始,在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后,师生之间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师:当你了解了养蜂人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地赶花的生活后,你心里有怎样的想法呢?(目的是想让学生说说读文后对赶花的感受:艰辛、诗情画意) 生:养蜂人为什么要这样天南海北地赶花? 师:好的,你请坐,还有吗?(没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不是难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问题) 生:养蜂人的生活非常美好,他们和鲜花在一起……(没想到学生先体会到养蜂人赶花是美好的,这不是我想要的回答。) 师:养蜂人这样一年到头地赶花,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还是希望学生会说出“艰辛”) 生:养蜂人具有奉献精神。(更感意外)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因为它们为人们创造了香甜的蜜…… 师:是的,可他们这样马不停蹄地赶,给你最大的感受应该是什么呢?(再次努力引导学生说出艰辛) 多名学生齐答:艰辛(终于如愿以偿) …… 反思问题一:预设与生成应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 学生提的第一个问题:养蜂人为什么要这样地赶花?是我备课时压根儿没有考虑到的,试教中,也根本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对这班孩子来讲,却是一个问题。现在想来,这也正是养蜂人天南海北赶花的真正原因呀!这个问题刚好把一年四季赶花的地点、花期、蜜蜂的习性等串联了起来,也正是揭示了养蜂人要如此艰辛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课文应该了解的首要背景。这么好的一个教学契机,竟白白错过了! 其实,如就该生所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并稍作交代,学生就能明白,花时也不会太多,却非常有必要。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劲儿地按预设的设计往下教,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展现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 本想让学生讲出读后的最大体会是养蜂人的艰辛,因为按照常理来讲,这应该是读课文后最直接的感受。可课堂上却恰恰相反,他们竟然读懂了美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有理有据。这令我困惑,更令我不知所措,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引导学生说出“艰辛”,引得好苦,导得好累!从第一个学生所提的问题来看,从这堂课上该班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来看,他们不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水平呀……我一直感到疑惑。直到第二天早上晨读课,我进该班了解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时,才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有好多学生有一本《跟我学语文》的参考书,同时他们在预习课文时有抄答案的习惯。课堂上,学生就拿这些标准答案来回答。原来如此,学习辅导书,使用不当,不但不会带来帮助,反而带来了害处。于是,我对他们做了正确的引导…… 反过来我又想,问题二的出现,难道就只能责怪于学生?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难道就没存在问题吗?现在看来,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资料、网络、辅导书籍等多渠道获得),当学生谈出“美好”的感觉时,是否可引导学生用文中一个词语来说明?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联想到“诗情画意”这个词,然后再谈谈对这个词的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顺引:除了感到诗情画意之外,你对养蜂人赶花还有别的感受吧?如此引导,问题的指向性不就更清晰了吗?这样,既节约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快速披文入情,进一步读文深究,提高阅读的效率。(体会第8节养蜂人千里迢迢赶来采蜜后,重点学习第12、14节)师:同学们,12、14节正是具体写出养蜂人一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