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民族互嵌.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各民族互嵌 ——状况、问题与应对 一、各民族相互嵌入概念与意义 1、各民族相互嵌入的提出 建国以来,“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一直是对我国各民族关系状况的标准描述 2014年5月28-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这是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 2014年9月28-29日第六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引导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2、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分享国家发展成果 防范和化解狭隘民族主义和过度浓厚的宗教信仰可能带来的风险 巩固边疆安全,维护国家统一 抵制国际民族主义和宗教复兴思潮对我国的冲击 1、社会融入与各民族互嵌 罗伯特·帕克少数族群城市融入指标:利益、情感、态度等维度,相遇、竞争、适应和同化四个阶段 戈登(同化):文化或行为同化、社会结构同化即实质性的社会结构的相互渗入、婚姻同化(族际通婚)、身份认同的同化(族群意识的认同)、意识中族群偏见的消除、族群间歧视行为的消除和社会的同化。 Buekey:不同族群的收入、财富、政治权力、教育资源等分配上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平等程度 联合国《国际移徙与发展》报告:语言交流,准入劳工市场和就业,熟悉风俗习惯,接受东道国社会价值,有可能与直系亲属相伴或团聚,有可能入籍 欧洲公民资格和融合指数:移民政策,劳动力市场准入,家庭团聚,长期居住,政治参与,入籍,反歧视(6大项142小项) 二、各民族相互嵌入衡量指标 56个民族 居住互嵌 区域分布 城乡分布 流动性 流动结构 经济整合 就业机会 职业层次 工作环境 收入水平 社会保障 教育机会 居住质量 行为适应 人际交往 生活习惯 婚姻家庭 社区参与 行为冲突 身份认同 宗教身份认同 民族身份认同 国家政治认同 市民身份认同 公民身份认同 经济社会地位认同 文化接纳 生活禁忌与包容 节庆相互参与 礼仪相互接纳 文化相互欣赏 教育态度与认知 跨族通婚态度 2、我国社会融入与各民族互嵌参考指标 三、我国各民族互嵌的整体状况 1、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互嵌度较高的交错分布格局 我国每个县级区域,都有至少3个以上民族居住 除极个别人口极少的民族,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在各省都有分布 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状态,在我国各个省级以上地区,都有较显著体现 2、各民族经济-利益上的互嵌度不断提高 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在缩小(GDP、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民族地区各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教育、卫生、社保、环境) 民族地区二、三产业快速增长,少数民族非农就业机会增加 民族地区新型经济模式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服务业、电商)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且大多数赴东部地区务工 3、各民族社会生活与文化互嵌 各民族生活习俗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和融合 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 各民族通昏率整体上比较高,且仍在提升 各民族节庆互通,共享一系列节庆仪式 各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普遍比较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的繁荣强化了各民族文化互嵌 1、居住区域互嵌 第一,部分民族在个别西部省区高度聚集 一省之内该民族人口占其全部人口超过85%的民族就超过30个,有4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维吾尔、哈尼、哈萨克、傣族),90%以上的人口聚居于一省之内。 由于这些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省区,大多为西部不发达省区,这无疑会影响相关民族在经济方面利益获取机会。 四、我国各民族互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民族 一省聚居比例 聚居省份 总人口 民族 一省聚居比例 聚居省份 总人口 维吾尔族 99.32% 新疆羌族 95.92% 四川 309576 哈尼族 98.11% 云南 1660932 傈僳族 95.09% 云南 702839 拉祜族 97.75% 云南 485966 纳西族 94.96% 云南 326295 布郎族 97.44% 云南 119639 佤族 93.28% 云南 429709 哈萨克族 96.97% 新疆 1462588 仡佬族 89.91% 贵州 550746 傣族 96.95% 云南 1261311 东乡族 87.89% 甘肃 621500 景颇族 96.70% 云南 147828 布依族 87.48% 贵州 2870034 柯尔克孜族 96.66% 新疆 186708 黎族 86.28% 海南 1463064 壮族 85.36%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