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的发生传播及预防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禽病的发生传播及预防知识

禽病的发生传播及预防知识 禽病是家禽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各种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病原微生物侵入家禽体内,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与有机体各种防卫机能相互作用,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如果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小,不能抵抗病原的感染时,家禽会在临床症状上出现一定症状和病理变化。   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禽群。其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可能流行和传播,只有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才会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因此了解和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防疫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传染源   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地说传染源就是受到感染的病禽,包括传染病病禽和带菌(毒)家禽、死禽、野鸟、鼠类和其它动物。家禽在急性爆发疾病的过程中或在病情转剧期可排出大量病原体,故此时传染源的危害作用最大。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为传播途径。了解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的继续传播,防止易感动物受到感染。从传播方式上,它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   1.直接接触   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病(死)禽(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播。   2.间接接触   是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   (1)经空气(飞沫、飞沫核或尘埃)为媒介传播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而传播, 如家禽的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2)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等,其传播媒介主要是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源的分泌物、排出物和病禽尸体及其流出物污染了饲料、饲槽、水池、水井、水桶,或由于某些污染的管理用具、车船、畜舍等辗转污染了饲料、饮水而传给易感动物。   (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随病禽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可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易感家禽接触被污染的土壤而被感染。   (4)经活的媒介物传播经非本种动物(如节肢动物中虻类、蝇、蚊、老鼠和黄鼠狼等)传播,而人类也可能作为传播煤介。   综上所述,传播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但就目前所知,病原体在更迭其宿主时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上述传播途径大多数是同一代的动物之间的传播,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创伤等在同一代动物之间的横向传播,为水平传播。例如:传染性鼻炎、鸡白痢、葡萄球菌病、新城疫等。有的传染病经卵巢、子宫内感染而传播到下一代家禽即为垂直传播。例如:鸡白痢、鸡伤寒、败血霉形体、白血病等。   三、易感禽群   易感性即家禽对于每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通俗地说,即禽群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小。它是禽病发生与传播的第三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家禽易感性的高低虽然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还是由禽体的遗传特性(内因)、饲养管理水平(外因)和特异性的免疫状态决定。   如选择优良的品系、品种,加强饲养管理,重视饲管因素:饲料质量、禽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通风及隔离、检疫情况、及时进行预防性给药和免疫接种,就可以提高禽群对疫病的抵抗力和特异性的免疫力,降低易感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