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沉析树脂吸附法生产茶多新工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 2003年12月 第6期
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nline
收稿日期:2003-09-09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2K12-G1)
审 稿 人:李稳宏,男,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沉析-树脂吸附法生产茶多酚新工艺
曹 利1, 张效林2,亢茂德2,尚红伟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 西北大学 化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3.西安天诚医药生物工程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提出了沉析-树脂吸附法生产茶多酚新工艺。以咖啡碱脱除率为指标,对沉析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研究所建立的柱吸附分离茶多酚过程传质模型,确定了柱吸附操作的最优条件,并将溶解度参数理论用于洗脱剂浓度的选择。新工艺采用非溶剂法脱咖啡碱,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了有毒溶剂的残留,工艺过程简单、可靠,可生产低咖啡碱含量的茶多酚。
关键词:茶多酚 ;咖啡碱;沉析;吸附;溶解度参数
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03)0039-06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简称TP)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为茶叶中特有的主要成分,约占茶叶干基含量的20%?30% [1]。近年来,茶多酚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癌、抗衰老、清除人体自由基等生物、生理活性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 [2?4]。因此,茶多酚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利用,已引起国内外茶学、医药学及食品等领域的极大关注。
茶多酚的药效作用已从研究走向实用,而作为药物原料的茶多酚必须高纯度低杂质,尤其是咖啡碱(Caffeine,以下简称caf)的含量要低,以减少药物对人的兴奋作用,对于食品添加剂,其咖啡碱的含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脱咖啡碱技术是茶多酚提取的关键,传统工艺使用氯代烃萃取法脱咖啡碱,带来了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和产品中有毒溶剂残留问题。本研究采用食品添加剂NW为沉析剂,用沉析法脱咖啡碱,通过树脂吸附法进一步分离纯化茶多酚,得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多酚一级产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陕西午子山茶树叶,经杀青,粉碎筛分后备用。
1.2 主要仪器设备
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751G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FVR1.5E9S-4JE富士通用逆变器,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日本);WMZK-01型温度控制仪,上海医用仪表厂;ZFQ85A旋转蒸发器,上海医械专机厂。
1.3 分析方法
茶多酚的测定按照GB/T8313-87;咖啡碱的测定按照GB/T8312-87。
结果与讨论
2.1 沉析脱咖啡碱过程研究
根据咖啡碱的性质,采用NW沉析法来脱除茶叶水提取液中的咖啡碱。实验中对沉析剂的加入量、沉析温度、沉析溶液pH值、搅拌速度、时间等,对沉析脱咖啡碱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见图1~5。
2.1.1 沉析剂加入量对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 由图1可见,当沉析剂加入量从mNW / mcaf 为0.9增加至2.5时,咖啡碱的脱除率也随之提高;继续增加沉析剂用量,咖啡碱脱除率却明显下降。作者认为,咖啡碱分子中两个羰基是氢键的受体,而沉析剂分子中的多个羟基是氢键的供体,当供体与受体的结合位点的数目大致相等时有利于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结构的络合絮凝体而形成沉淀,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沉析剂加入量。本研究确定的沉析剂用量应为茶叶水提取液中咖啡碱质量的2.5倍。
2.1.2 pH值对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pH值为4.6时,咖啡碱脱除率最高。这是因为溶液pH值很低时部分咖啡碱被质子化,不再能成为氢键的受体,从而影响了氢键的形成;当pH值高于4.6时,随着pH值的增加沉析剂电离度增大使其氢键供体的功能减弱,导致沉析效果的降低。
2.1.3 温度对咖啡碱脱除率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当温度为40℃时,咖啡碱脱除率最高;温度降低,茶叶提取液中咖啡碱与茶黄素等处于络合状态(形成所谓的茶乳凝),防碍了咖啡碱与NW的结合,使咖啡碱脱除率降低;温度高于40℃以上时,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形成的絮凝络合体细小,不易分离,导致沉析效果降低,咖啡碱脱除率降低。因此,选择40℃为沉析最佳温度。
图1 咖啡碱脱除率—沉析剂加量关系Fig.1 Influence of the mass of precipitating agent to the decaffeine rate
图1 咖啡碱脱除率—沉析剂加量关系
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