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建筑理论之隐喻主义
浅析有机建筑设计中的隐喻主义
摘要
“隐喻”原本是一种修辞的手法,其历史几乎与诗歌和文学一样久远。但目前在设计领域中,隐喻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得到广泛的应用。隐喻利用旧经验说明新经验,是一种借此喻彼的方式。它让使用者利用作品及其所处的环境,想起旧有的经验并以此来唤起更多的相似记忆与情感,引起共鸣。在现代到后现代的一段时间之内,建筑领域内由于对功能的盲目追求一度出现隐喻的缺失。以大师赖特开创的有机建筑流派,以其亲切而富有有表现力的有机建筑语言受到人们喜爱。有机建筑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隐喻意义丰富的建筑语言形式。因此本文聚焦于在后现代初期,诸多大师都有尝试性的将这种生动的建筑语言于自己的独特风格相结合,以期创造出更丰富的建筑形象,表达更深刻的寓意。
关键词:隐喻,有机建筑,隐喻主义
1、隐喻的形成
隐喻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20世纪7年代才提出的,但隐喻这种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建筑中了,只是后现代才将之理论化并称之为“隐喻主义”。但隐喻主义并不局限于后现代建筑之中,它也是现代建筑形式中的隐喻主义的一种主要表现。
1.1、西方古代建筑隐喻
1.1.1、隐喻人体
古希腊时期,强调人本主义思想,便把人性附加到外部客体上。希腊建筑隐喻了人的个性与生机勃勃的万物的相互关系。希腊古典柱式(图1.1)突出地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和对人体的赞美,他们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美的,所以柱式隐喻了人体。如多立克柱式体现了男性美,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比例,充满了力量感;而爱奥尼柱式则赋予了女性的苗条,其漩涡式的柱头形成了优美的卷发,使人想起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科林斯柱式更隐喻了华丽优美的少女纤细的体态。
1.1.2、隐喻君权
罗马是个强大的、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强调了罗马皇帝的权力。罗马的记功柱凯旋门(图1.2)便是隐喻这种神圣的形象,后者被视为通天之门和奥林匹亚神的住所的象征。因为在古代东方,国王的宫城城门是公共活动的中心,人们在此参加国王的召见仪式和凯旋迎接仪式。宫城城门的拱形门、门两边的塔楼都具有皇家的神圣??神秘的性质。因为这种立面是从宫殿和神庙移植过来的,所以视为皇权、神圣的住所之象征。
1.1.3、隐喻神权
中世纪时期的哥特教堂(图1.3)的隐喻性更是令人琢磨不透。基督教认为只有发展自己内心的自我,人才能找到真正存在的意义。基督教围绕一个中心把人们组织起来,在教堂中用纵轴线来组织一条通向圣坛的路,这隐喻着一条拯救之路,教堂象征了神圣的耶路撒冷。教堂的拉丁十字平面隐喻着宇宙的意志由基督统治,或者象征基督的受难。玫瑰花窗隐喻了春天、希望和福音。
拱顶隐喻着宇宙和上天。垂直向上的尖券、尖塔都指向天国,彩色玻璃透入各色光线,令人感到天国迷蒙的圣光。进入教堂的教徒,心里想着耶稣的受难、地狱的烈焰,渴望和上帝的拯救。教堂巨大而神秘、纷纭复杂的空间,隐喻了上帝的住所,这儿也是人间的庇护所,在这儿人的灵魂可以得到拯救。教堂本身也隐喻了一种基督教宇宙的形象,是精神化的物质。
1.2、中国古代建筑隐喻
古代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并且这种社会制度稳定地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皇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宗教的影响。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皇帝就是“天”子,是神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也是皇权和神权的高度统一。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隐喻中,封建的等级观念对其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观念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苍茫太空的敬畏,“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这种观念被隐喻在中国古代建筑当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作为中央、地方以至于乡村的最重要的建筑活动,是创造与天及与从属于天的下一个等级的若干神灵对话的场所,这便是从远古的祭坛,经后来也已失考的明堂、直到明清两代的坛庙建筑及地方社坛神祠的功能;它们构成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具有隐喻意义的部分。其二,州郡依其在国中位置寻求天上星宿为其对应物,名曰星野。此外城市,尤其是都城以及宫殿、陵寝的布局和规划设计与命名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隐喻着窥天通天、与天同构的目标。
1.3、隐喻主义的发展
建筑逐渐发展,到现代建筑早期,原是不提倡隐喻的。早期的现代建筑是一种追求使用的建筑,其目的是要用科学技术去实现其使用功能。它的建筑形式主要是隐喻一种可使用的、有效率的机器。重新重视建筑的隐喻性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而提出隐喻主义理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特恩1977年所著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文中首先把后现代建筑分为三类: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隐喻主义理论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隐喻主义是把符号当作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南省文昌市九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非重点班)(word 含答案).docx VIP
-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及病例分享.pptx
- 3179生物化学复习论述题.doc VIP
- The SCA Water Quality Handbook(sca咖啡师水质手册).pdf
- GBT25916.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 第2部分 生物污染数据的分析.pdf
- 《红楼梦》中贾政的形象与封建社会的剖析.pptx
- 关于杜兰特成长经历的课件.ppt
- 2024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招聘历年考试试题.docx
- 无人机组装调试与检修-第五章-无人机系统调试.pptx VIP
- 高危药品管理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