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镶白旗游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

正镶白旗游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镶白旗游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 游牧旅游文化用品展览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 合作社 三、项目主管单位:正镶白旗民族宗教事务局 四、项目负责人:乌力吉巴雅尔 五、项目建设地点: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 六、项目建设期:1年(2015年1月 —2015年12月) 七、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1处、210平方米的展览室,购置2座蒙古包(8米);购置、收集牛皮水兜、马嚼子、马烙印、马笼头、马跘、毛褡裢、毛口袋、蒙古包桌、蒙古刀、木钵、木食盘、木驮桶、奶酒蒸锅、奶皮篓、鼻烟壶、鼻烟壶袋、茶臼、炒米盒、?炒米勺、顶针、骨绳举、骨锥、灌药具、黄羊角解绳具、泯壶、柳编水兜等展览用品。 八、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为正镶白旗善达游牧文化展览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于2014年11月,是由正镶白旗伊克淖尔苏木巴音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乌力吉巴雅尔带领该嘎查5户牧民成立的一个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法人代表为乌力吉巴雅尔。合作社社员注册资金12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文化旅游,体验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展览,工艺品、民族用品销售等。 九、项目资金分配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估算76.50万元,其中:申请自治区民委资金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5.36%;合作社自筹26.50万元,占总投资的34.6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建设背景 所属文化行业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草原游牧文化内涵深刻,内容颇多,以各种载体表达出的内容无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调。游牧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形式,它对草原文明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蒙古史》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各部落各有其地段,有界限之,在此段内,随气候迁徙,春季居山,冬近则归平原”。游牧民族为了减少对草地的过度利用,牧民们总结出了许多畜牧经验,据不同畜群的习性、种类和特征进行移牧、轮牧和游牧,随季节而移动;水是生命之源,牧场一般限于沿河流湖泊一带的地方,以保证有足够的水来放养牲畜;草是牲畜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保护草地,他们每一块牧场承载的牲畜种类和数量是有限定的。因此,勤劳坚强的民族,不怕严寒酷暑频繁倒场(夏季在夏营盘地放牧,秋季牧民赶着牲畜、带着生活用品迁徙到冬营盘地,第二年春又回到夏营盘地,年复一年的在大草原上流动),通过流动给被牲畜啃食踩踏过的草地一个可以休养生息进而恢复的机会。这种看似简单的生产活动似乎没有什么深刻的哲学道理,事实上恰恰相反,游牧不但可以使牧业生产适应干旱大风的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严酷自然气候条件下的脆弱草原自然生态系统不会因受到过大的放牧压力而遭到破坏。单从这一点来讲,游牧可以说是保护草原的一种“文化生态样式”,保证了草原优良牧草的生生不息、维系了生命之源――水资源的永不枯竭。   宗教信仰   信仰或者图腾,同样也是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而以草原为家园的蒙古民族,信奉“天”和“地”,这种信仰是蒙古人尊重自然、保护美好家园的比法律更具效力的动因之一。千百年来,蒙古人以一个普遍的信条蕴含于草原游牧文化当中,那就是“万物有灵”的意识观念。对于蒙古族来讲,几乎所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力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贯穿在蒙古草原的自然崇拜文化当中。蒙古人“祭天拜天”,在他们朴实的生态意识里“世界万物以天为根”,他们认为“天”主宰着一切,赐予他们幸福与困苦,因此,在蒙古民族“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把“天”拟人化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同时,他们也“敬地”,把“地”看作“乐善好施的母亲”。为了用具体的行动表达他们对天和地的尊重,蒙古草原牧人还选取自然物――河、山(土地)、木(植物)作为崇拜和祭祀的对象,通过这些自然物以寄托他们愿望。由此,蒙古民族对自然物的尊重与保护的意识便建立起来,他们从来都忌讳在地上乱砍滥伐,不乱开采山石,不乱采摘果实,把河当成圣河,河水不能饮用和污染,鱼虾不可捕捞和食用等等,这些图腾形式,表明草原牧人已经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尊重自然,希望得到大自然的护佑,而正是蒙古人对“天”和“地”的图腾崇拜,使他们保护着自己的家园――茫茫无际的大草原,千百年来富饶、美丽而又神奇。  蒙古人“马”   马是草原上的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之一,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无论男女老少都是骑马好手,每天都离不开马。因此,人们称蒙古民族是“马背民族”、“马上行国”。蒙古民族崇拜苍天,认为马是天上掉下来的神骘,没有马,牧人就失去了神明,依此来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