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

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   福州人一般指以省会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及闽东一带的居民。闽江是古代福建与北方中原重要的交通要道。汉晋以来中原汉民入迁福建,大多循着这一路线而来,而闽江下游的福州平原,农业环境优良。因此,当北方汉民千里迢迢翻越武夷山脉,顺闽江而下,福州平原便是他们较为理想的最早聚居地之一。   中原汉民入迁福建虽然可追溯至汉代,但一般的记载都比较模糊,从现存的族谱及地方志的资料看,汉、三国时期最先迁入福建的中原汉民,大多集中在福州平原一带。据《侯官乡土志》和《闽县乡土志》的记载,现在福州的一些重要姓氏,就是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入迁此地的。如郑姓,“三国郑胃仕吴,为建安郡太守,留闽而居。”詹姓,“汉末詹疆与吴将贺齐战死,族姓仍留居闽。”胡姓,“三国吴胡综,固始人,子孙迁闽。又东晋胡昶者,官闽,遭义熙之乱,偕族人晋安守胡方生皆家弗去。”何姓,“汉末何雄拒孙策战死。子孙留闽。”张姓,“汉末张雅拒吴贺齐,败死,后人仍留于闽。”赵姓,“东汉赵丙东阳人,来闽从徐登习为越巫疗病,初家霍童,后人迁省。”(○1)至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民入迁福州的为数不少,或定居于此,开拓发展,或以福州平原为中转站,继而分支转迁于兴化、漳、泉各地。如福建的林姓,往往称其入闽始祖为晋安郡王林禄,而林禄入闽后的最初立足点便是侯官,《林氏宗谱》载“晋安林氏,出自徐州下邳,晋黄门侍郎颖,随元帝南迁,初住在江左,生子禄为下邳太守,明帝太宁三年(325年)为晋安太守,始居侯官都西里,封晋安郡王,死后葬惠安岭九龙岗,是为闽、粤林氏始祖”(○2)。至今林禄之墓犹在,甚为壮观。陈姓亦是东晋南渡时随迁入闽的,其始祖陈熙,晋时守晋安,遂家于闽侯官一带。(○3)黄姓,“黄允,固始人,随晋南渡,辗转入闽,居于侯官。”邱姓,“六朝有邱祚者,随宋昌国郡守阮弥之入闽,后亦守郡,因家焉。”王姓,“东晋王导从弟彬来守建安,遂由琅琊迁闽,谥肃侯,子姓众多。齐王增自中原渡江居闽。”刘姓,“晋魏昌人刘琨与越石同姓名,继严高任晋安太守,爱闽山水,留焉。”李姓,“晋李崇于兴宁间为晋安太守,遂家闽中。”杨姓,“晋杨岱永安中守晋安,其子姓因居于闽。”吴姓,“梁吴惠觉为建安太守,其裔先居建宁,后迁会垣。”(○4)以上地方志的记载可能不尽翔实,但有关汉晋时期中原汉民入迁福建,以福州平原的记载为最多,却也说明了这里是中原汉民入闽后最先聚居的地点这一史实。由于中原汉民入闽后最先大多聚居于闽江下游,故汉代在福建设置的第一个行政县——冶县,便是在现在的福州境内。隋唐时期,中原汉民入迁福建的数量有所增多,闽江上游及兴化、闽南一带渐次开发,而这一时期移居福州平原的中原汉民,想亦不少。而到了唐末五代,王审知父子在福州建立地方政权,招徕四方人才,中原汉民迁入福州形成一个高潮。如地方志的记载,林姓,“唐林穆,光启初由固始随王氏来闽。”陈姓,“陈泳,光州司马,居固始,后人又随王潮迁福州。”詹姓,“唐会昌间布衣詹雄工诗,光启间詹必胜婺源人,从王审知攻福州,陈没,子孙家焉。同时詹敦仁亦随王氏入闽,不仕。”刘姓,“唐末刘存自固始随王氏入闽,仍号淮叟八贤,皆其后。又刘翱与弟翔、幽不仕伪梁,自京兆避居于闽。”张姓,“唐季张睦自固始随王氏官闽,子孙亦盛。”郭姓,“唐汾阳王子耀封代公,其支孙寓,于咸通中从王审知从弟新宁令想者入闽,迁长乐之郭坑,其后人询再迁福清。”范姓,“唐节度使范希潮之子元超,咸通进士,御史中丞,避朱温乱,家于闽中。”(○5)高姓,“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其入闽始祖钢,避黄巢之乱,挈眷由淮南西路光州固始入闽,占籍于福州怀安县凤岗。”(○6)经过唐五代时期中原汉民的大规模入迁,福州平原已经基本上得到开发,现在位于福州平原的9个行政县,几乎都是五代以前始设的:闽县、侯官县、连江县、长乐县始设于唐武德六年(623年),罗源县始设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福清县始设于唐圣历二年(699年),永泰县始设于唐永泰二年(766年),闽清县始设于五代后梁乾化六年(911年),古田县始设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行政县的设立是以当地的户口数量为主要依据的。唐代制度,把天下州县定为望、紧、上、中、中下五等,以6000户以上为上县,3000户以上为中县,不满3000户为下县。据《新唐书》记载,唐代福建共有24个县,福州占了9个县,达1/3强。其中上县共11个,福州有5个县,占全闽上县几半。由此亦可见在唐、五代之时,福州平原汉民的聚居与农业的开垦比起其他地方要先进一大步。所谓“草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7)。而福州平原的中心福州城,因其成为王审知父子的政治中心,繁盛一时。福州平原虽然是中原汉民最早迁入和开发的地区,但同操福州方言的闽东各县,汉民的入迁与经济开发却要迟缓许多。从行政县的设置上看,虽然早在晋太康三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