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土道鱼类溯游试验
* * 本土魚道魚類溯游試驗 報告人 葉明峰 擬 解 決 問 題 ★ 台灣現有魚道九成以上為階段式魚道(pool and weir type fishway)(顧, 1995),其設計多參仿國外以寒帶大型洄 游性魚類為對象魚種之設計範例,忽略台灣本土魚類的生態 需求,以致魚道設置後發生魚道淤塞、有水無魚等「水土不 服」之窘境。 ★「魚」道:「水」和「魚」,「水利學家」和「魚類學家」。 目 的 ★藉由原生魚種之現地溯游 試驗瞭解魚道是否發揮功 效。 ★ 魚道 → 魚類的「可行之 道」?台灣本土魚類究竟 能否利用魚道順利上溯? ★上溯成功率為何? 樣區選擇 本年度將選擇20座本土魚道進行 實地踏勘並全面體檢其優、缺點 ,並從其中選擇5座包含傳統階 段式及舟通式二種不同型式且 常年有水、無淤塞情形之魚道 進行魚類溯游試驗。試驗範圍 包含魚道內及橫向水工構造物 (防砂壩)上游、下游各50公 尺之水域。 魚 類 溯 游 試 驗 棲地環境因子之調查 流速、流量 1.以Flo-MateTM Model-2100手持電磁式流速計沿穿越線 每隔1公尺記錄測量樣區壩上、壩下及魚道內之流速與 流量。 2.鑑於河川之流速因時、因地而異 ,本研究參考Platts et al.(1983) 之建議,在穿越線溪深小於0.5公 尺時於水面下50%水深處,溪深 在0.1公尺與0.76公尺間時於水 面下60%水深處。 流速、流量 3.魚道內之流速測定因魚道型式不同而異 傳統階段式 於各隔板間水域測量 ,若設有潛孔則另行量測 潛孔流速。 舟通式 測量於魚骨狀構造物間 隔急流水域與魚道兩側緩 流水域全面量測,以瞭解 魚道內之流速分布狀況。 流速、流量 流量之計算則以穿越線斷面各測點之流速、溪深與區域寬度(1公尺)之乘積總和推估,其簡易推算公式為 D:水深 V:流速 1 >25.6 小漂石(小蠻石,small boulder) 大漂石(大蠻石,large boulder) 2 12.8~25.6 圓石(大礫,cobble or rubble) 3 6.3~12.7 卵石(小礫,pebble) 4 2~6.3 礫石(或稱砂礫、碎石,gravel) 5 <2 細沈積砂土(fine sediments, smooth surface)、有機碎屑(organic detritus)、粘土(clay)、泥土(silt)、砂土(sand) 級別代號 大小範圍 (cm) 底質類型 Platts et al. (1983) 魚類溯游試驗 電魚法 以固定輸出110伏特交流電之背負式電魚器 (backpack electric shocker)於壩上、壩下樣區 內沿Z字形路線由下游往上游採捕20分鐘,並以間 歇式放電儘量降低對魚體之傷害,以了解樣區內壩 上、壩下之魚類分布及組成之差異。在潭大水深處 改採手拋網或釣具採樣,採捕完畢後當場鑑定種類 、計算數量並記錄樣本之體長、體重等資料後, 立即將魚釋放回原採捕溪段。 第一次溯游試驗 自樣區當地日出時開始,日落時第一次觀測成功上溯抵達魚道上游捕魚陷阱的試驗魚(日間溯游),除立即計算數量外並逐一量測試驗魚體長與體重,隨後即將其另予隔離並讓捕魚陷阱淨空。第二次觀測為翌日日出時(夜間溯游),計24小時。 第二次溯游試驗 改由自樣區當地日落時開始,翌日日出時第一次觀測(夜間溯游),日落時(日間溯游)第二次觀測。二次試驗起迄時間互異旨再探討試驗魚種之洄游習性,釐清日夜周期、試驗累計時間何者為影響試驗魚上溯率的主要因素。 魚類溯游試驗 ★若樣區魚道所在位置因水流湍急或地形限制以致無法設置捕 魚陷阱及隔離區,則改以標示放流再捕法(capture-mark- recapture method)探討上溯率。 ★在24小時試驗結束後仍在魚道中無法完成上溯之試驗魚,傳 統階段式魚道部分於魚道內每階水域以電魚器採捕試驗魚, 並量測捕獲點與魚道下游入口處之距離,舟通式魚道則由下 游入口處往上游捕魚陷阱電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