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来血论之血瘀证
未来血证论 —心脏、冠心病与血瘀证 江苏省中医院 方祝元 瘀血的概念 《内经》中无瘀血一词而有“恶血” 、 “留血” 、“血菀”等病名; 《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瘀血作为一种单独病证进行辨治,如胸痹心痛病脉证、胸满血瘀病脉证、妇人妊娠病脉证等,但对瘀血的概念无明确的界定; 《血证论》中提出“其离经而未吐血者,是为瘀血。” 现在比较完整的解释: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它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指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瘀血形成的病因 血瘀证:因瘀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称为血瘀证。 临床最有代表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胸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瘀血的性质 瘀血为有形之邪,属阴邪,易阻滞气机; 瘀血为患,致病广泛; 病久血瘀,瘀久可虚; 病久入络,瘀久成疾; 瘀血阻滞、痰水内生;瘀久化毒; 血证多瘀,脉瘀血溢; 血瘀的特点 疼痛、出血、肿块 紫绀、瘀斑 舌质紫黯、舌体瘀斑、瘀点及舌下络脉曲张 脉象常见沉、迟、弦、涩、结、代等 心脏、气血与瘀血的关系 气血与瘀血: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气虚都会引起血瘀,瘀血阻滞则新血不生,血愈虚则血愈瘀,血愈瘀则血愈虚。 心脏与瘀血: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源动力,瘀阻心脉致心气亏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易致瘀,心失所养可致“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瘀血是导致心系疾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胸痹心痛的发生更与瘀血密切相关。 血瘀证分类 从病理性质进行分类 血瘀证的治疗 《内经》首提用“和血”的方法调节气血的运行,强调去恶血即祛瘀,同时提出了用活血化瘀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乌贼骨、茜草)治疗血枯经闭证; 西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总结了四十一种明确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消瘀、和攻瘀作用的药物,如丹参、赤芍、桃仁、蒲黄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使活血化瘀法则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揭示了温寒化瘀和泻热化瘀两大治疗法则和组方配伍,总结了用动物药物特别是虫类药物活血、破瘀、祛瘀、化瘀的作用; 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新增了很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和药物; 明朝张景岳对血证也很有体会,认为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治血,或攻或补,当以调气为先; 晚清王清任对活血化瘀法有了更大的发扬,理论上强调治病以气血为主,治病之要在于明气血,气有虚实,血有亏瘀,创有活血化瘀的方剂33首,如:血腑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 治疗血瘀病证总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临证应根据具体病情遵循正确的治疗法则,选择适当治法,以促进血脉通利,血行流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失笑散、鳖甲煎丸等。 现代医学对瘀血的认识及研究 冠心病的“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 GPIIb/IIIa受体阻断剂 他汀内药物(来适可、立普妥) 抗凝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溶栓药物(链激酶、尿激酶) 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 其他基础性治疗:硝酸脂类、β阻剂、ACEI等药物 现代中医对瘀血的提出新认识 -------继承古代医家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现代中西医学的研究 活血化瘀中有抗血小板作用 赤芍、丹参 川芎、蒲黄、 益母草、王不留行、 红花 瘀毒理论的提出 陈可翼院士认为在中医“毒”的概念基础上综合现代医学观点不难发现,AS炎症反应及在此基础上导致易损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血管内皮损伤、组织坏死及炎症介质等病理产物,均与中医毒邪学说密切相关。 作为AS和冠心病发病过程中心环节的“瘀”与“毒”是否相关呢? “瘀”和“毒”的关系 “瘀”可化“毒”,“毒”可致“瘀” “瘀”可化“毒” 瘀久化热,酿生毒邪。 “毒”可致“瘀” 毒邪煎熬血液,血凝成瘀; 毒邪伤络,血溢成瘀; 毒邪伤津耗阴,阴伤血滞为瘀; 毒壅气机,血脉凝滞; 热毒损脏,血行失司。 “瘀”和“毒”的关系 “瘀”是“毒”产生的基础状态,“毒”则是“瘀”的发展和转归; “瘀”为有形之灶,病由“瘀”生;“毒”为 致病关键,病由“毒”变; “毒”在内常依附于“瘀”等病理产物,损害机体; “瘀”、“毒”可相互促生,交结凝滞。 常用中成药的分类 芳香温通类 活血化瘀类 补益类--补气类、补肾类、益气养阴类 益气活血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临床常用口服中成药——芳香温通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湘鲁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宜搭低代码开发师(中级)部分考题.docx VIP
- 2023年海峡杯数学试题八年级.pdf VIP
- 小学自考本科《小学课程与教学设计》2024年10月真题(附答案).docx VIP
- 等保2.0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考试试卷题目及答案.doc
- DGTJ08-205-2024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1 There is a big music room.1湘鲁版.doc VIP
- 201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pdf VIP
- 高创CDHD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试卷、练习单元测试卷第2单元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