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周易第四章
第三章 易 学(简介) 易学:研究《周易》的专门学问. 《周易》 筮占 着重象数研究—象数派 哲学 着重义理(哲学)研究—义理派 另:“易外别传”: 佛、道及星命、风角、占卜等其它术数——旁门支流. 一、先秦易学 西周:以筮占行世,但已有学者用易理来说明人事 (开始从哲理角度研究) 孔子:义理易学的第一大家.“不占而已.” “非安其用 而乐其辞.” “与史巫同途而殊归.” 荀子:“善为易者不占.” 先秦易学以占测为主,但义理易学已经兴起. 二、汉代易学研究概况 汉代是易学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史称“汉易”.象数易学是其主流. 汉初继承先秦易学的传统,重义理阐发. 西汉中期起,象数易学占主导地位(孟喜的“卦气说”; 京房的“八宫卦”、“纳甲”说;《易纬》的“谶纬”迷信) 东汉 “古文易”(义理易学)的兴起(郑玄、荀爽) 汉代的“黄老易学”(严君平的《道德经指归》、扬雄的《太玄》) 三、魏晋隋唐时期易学研究概况 王弼、韩康伯“玄学义理派”(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周易正义》(孔颖达)对魏晋义理易学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官方版本,刻为石经) 四、宋元明时期易学研究概况 宋代是易学研究的又一高潮时期,史称宋易.其特点是: (1)在汉代象数易学的基础上奢谈“河图洛书”(图书易学); (2)易学在儒家宇宙观和道德观念基础上得到深邃发展 1.图书易学的兴起 肇源者:陈抟.先天太极图、无极图、龙图三变(刘牧:图九书十;邵雍、蔡元定:图十书九) 周敦颐改无极图为“太极图”并撰《太极图说》 邵雍倡“先天易学”(《皇极经世书》):伏牺八卦次序图(小横图)、伏牺六十四卦次序图(大横图)、伏牺六十四卦方位图(大圆图) 加一倍法 南宋时期朱震、蔡元定、蔡沈等的继续发挥. “河图洛书”为宋人的附会依托而非《周易》所固有,但从象和数两方面对《周易》阴阳学说作了深刻发挥,对后世有甚大影响. 2.宋代义理易学 “气一元论”:欧阳修、范仲淹、李觏、张载、杨万里等. “理本论”(理在气先):程颐、程灏、陆九渊、朱熹 3.元明时期易学:宋代易学的延续 吴澄(义理考订);俞琰(道家易学);李贽(反封建伦理); 来知德(象数) 五、清代易学研究概况 清代为易学研究的第三个鼎盛时期, 以批判宋易和整理汉易为主要内容,史称“朴学易” 清初义理易学:李光地、王夫之(乾坤并建)、孙奇逢 乾嘉学派的“朴学易”(考据易):[顾炎武、黄宗羲、黄宗炎] 毛奇龄、胡渭(辨河图洛书之伪);惠栋、张惠言、焦循、姚配中(整理研究汉易) 今文学派的疑古精神:姚际恒、崔述、廖平 六、现代易学研究概况 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丰富 1.三、四十年代的易学研究 “古史辨派”:郭沫若、顾颉刚、李镜池、高亨 从哲学角度研究:冯友兰、熊十力、金景芳 从象数角度研究:尚秉和、杭辛斋 “科学易”:薛学潜(超相对论)、刘子华(八卦宇宙论)、沈仲涛(公式符号) 2.五、六十年代的易学研究 大陆学界对《周易》学术的争鸣:冯友兰、任继愈、李镜池、高亨、李景春、东方明 台湾对“科学易”的争鸣:陈立夫(应用易学) 3.近廿余年来的易学研究 盛况空前,近年开始减温. 《周易》义理的研究:多学科、多角度 文献研究:结合考古资料 “科学易”热潮:引用现代科学新成果 伪科学浊流的涌现:命相、占卜、舆地… 七、易学在国外 朝鲜、日本、越南 比利时(柏应理); 法国(白晋与莱布尼兹); 德国(卫理贤父子); 英国(李约瑟、达戈林)… 第四章 《周易》 对古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周易》 《易传》运用阴阳概念阐释发挥《易经》辩证法思想 (对立统一、消长转化、交感变易) 《易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