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第章 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治理 第章 公司治理的制度架构

2.3 公司治理系统的模式比较 2.3.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辨析 现实的“反讽” 日本资本主义区别英美模式的四个基本特性(向雇员利益倾斜、关系交易、倾向合作而非竞争、政府裁决私有利益冲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另一个利益相关者社会的代表德国也有向股东至上模式发展的迹象。 (一)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对股东至上理论的冲击 一、股东至上 与利益相关者合作 (二)股东至上理论的反击 -*- 2.3 公司治理系统的模式比较 2.3.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辨析 股东至上强调公司的剩余控制权为股东所有。但是这一判断存在着前提条件,完整理解是,在公司正常状态下,公司剩余控制权为股东所有。 所谓正常状态指的是红利之外的其他契约支付均有保障的状态。如果公司处于债务及其利息无法偿还的状态下,公司就应该由债权人所有。如果公司连职工的工资都不能支付,职工就应该是所有者。 世界通行的经济法则,是一种依存于公司的不同状态而相机治理的模式。它满足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要求,但是这种共同治理不是在同一种状态下的“群雄割据”。 如果我们认为公司总体还是能正常经营的话,在状态依存的相机治理的制度框架下,将公司治理指南简化地定为股东至上,完全没有问题。 (一)状态依存,相机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实现模式 (二)身份转换,股权治理 (三)系统互补,协调治理 -*- 2.3 公司治理系统的模式比较 2.3.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辨析 假定一个企业在破产后,盘存1000万元的资产,同时负债是1200万元。现在企业面临一项投资决策:以盘存资产中的500万元投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有10%的可能性创造1000万元的价值,有90%的可能性创造的价值为0。从社会最优的角度考虑,投资500万元,但创造的预期收入仅有100万元,因而应该拒绝投资这个项目。但如果此时股东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他很可能选择这个项目。因为,如果选择清算,作为剩余收益人的股东的收益为0(假定只承担有有限责任);而如果选择投资,至少存在10%的可能创造1000万元的价值,在偿还债务后获得300万元的剩余收入。选择投资,股东的预期收益将是30万元,远远大于0。因此,如果股东控制企业,一定会选择投资。对于债权人,投资500万元的预期收入仅仅为100万元。如果选择在投资后清算,预期的清算收入只有600万元;如果选择现在清算,他将获得的清算收入为1000万元。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显然造成了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因此,从社会最优的角度,企业的控制权应该从股东转移到债权人。 (一)状态依存,相机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实现模式 (二)身份转换,股权治理 (三)系统互补,协调治理 -*- 2.3 公司治理系统的模式比较 2.3.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辨析 在德日国家的关系治理模式中,银行、战略伙伴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这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胜利,但也绝不是股东至上理论的失败。 在德日模式中,银行、战略伙伴都有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都或多或少地持有公司一部分股份。在这种情况下,是股东在治理还是利益相关者在治理?我们称其为利益相关者身份转换的股权治理。 在其他实践领域,有专才的知识型员工获得技术入股,将人力资本折算为物质资本,也是一种身份转换的股权治理方式,员工持股制、管理层收购也具有这方面的特征。 身份转换的股权治理,将各类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统一的股东身份,保证了公司治理体系的简洁化,维护公司治理逻辑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目标冲突,尽可能地解决利益相关者利益加总的问题。 (一)状态依存,相机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实现模式 (二)身份转换,股权治理 (三)系统互补,协调治理 -*- 2.3 公司治理系统的模式比较 2.3.2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辨析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是处于不同的经济系统之内的。其中,由股东参与的才是治理体系,而债权人参与的是财务体系、雇员参与的是就业体系、战略伙伴参与的是供应链体系。 由于这些经济体系都是互补的,因此也会受到公司治理体系的影响。这些经济体系,也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契约联结而成,也存在着剩余权力的分配与行使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处置不必都上升到公司产权制度层面,在各自的体系内也可以直立得当。我们称其为利益相关者系统互补的协调治理。 典型例子是美国的工会制度。在劳资关系体系,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同样管制着公司的行为、调整着公司的制度,起到与公司治理系统异曲同工的妙用。 要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的目标,并不需要全体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分配同样的治理手段、处理同样的治理问题 (一)状态依存,相机治理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实现模式 (二)身份转换,股权治理 (三)系统互补,协调治理 -*- 2.3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