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滞涨风险研究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滞涨问题
摘要
本文围绕滞涨这一经济现象展开论述,通过对滞涨的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对比,辅之以相关宏观数据数据的解读,对我国目前的滞涨可能性进行初步分析。本文写作结构以先理论、国际经验(美国、日本、韩国、拉美)次之,最后对中国的滞涨风险予以具体分析,并且对规避滞涨风险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滞涨 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对滞涨的理解 1
第一节 滞涨的通行概念 1
第二节 滞涨的普遍成因 2
第三节 滞涨的一般应对方法 2
第四节 是否可以有效地预测滞涨 3
第二章 主要国家滞涨时期的经济表现及应对措施 3
第一节 美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滞涨 3
第二节 日本“尼克松冲击”后的滞涨风险及应对 4
第三节 韩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 5
第四节 拉美国家经济转型时的滞涨 5
第三章 当前中国滞涨风险研究 6
第一节 我国滞涨风险宏观分析 6
第二节 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7
第三节 规避滞涨的可行性研究 8
参考文献 10
引言
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企的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持久且深刻地,因为从货币层面上来说,流动性的泛滥使得经济生活的名义变量大大偏离了实际变量,偏高且持续的通胀会显著地抑制总需求;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者泛滥的流动性并未使得经济之船水涨船高,而是出现了停滞甚至衰退。这一现象最早被提出于1965年,而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滞涨则是最为典型的表现,期间的研究成果与事实数据也将成为本文的研究基础之一。此外,亚洲及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期间也遇到过较为典型的通胀与经济停滞阶段,而这些例子也将作为对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所面临的通胀风险提供例证。
本文之所以聚焦与滞涨这一经济现象,是因为作者认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数年内,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旧存在且危机本身并未被根除,对于我国而言,不论是从汇率上看还是从比较优势和世界性产业转移潮流来看,我国在贸易上的优势地位正在遭受空前的挑战,这是与我国的就业与收入乃至经济增长根本相关的。而为了克服危机,我国开展了以从2008年11月18日开始的“四万亿”计划为标志的财政扩张与货币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三年内对我国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加之外汇盈余所对应的货币增发,我国目前已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之中,而一旦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加之我国内需不旺的软肋,滞涨这一凝重而危险的经济现象将很可能会在我国发生。
本文的主体分析思路是从概念入手,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滞涨以及战后各主要发展中、发达国家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滞涨与滞涨风险,特别是对滞涨风险的探讨,更为贴近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把握,进而对当前的宏观经济指标予以对比分析,最终对中国是否会陷入通胀的衰退得出结论。
第一章 对滞涨的理解
第一节 滞涨的通行概念
典型的滞涨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特别是于1973-1975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显现的,直到1983年左右方才慢慢淡出滞涨泥潭。滞涨的最典型特征体现为低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以及高物价上涨率的并存。
在我看来,有两种解释可能对滞涨本身的理解更为准确而深刻。其一是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失灵,即如果政府长期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使市场机制失去作用,那么菲利普斯曲线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呈正相关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任何干预都会失灵。菲利普斯曲线本事描述就业与通胀率的负相关关系的,而正相关的描述则恰恰符合“滞涨”本身的现象,即就业率在下降,而通货膨胀却在上升的现实。其二是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即在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无论多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多少货币投放,都不会改变市场利率,即货币政策的失灵。这一描述恰恰是所有国家陷入滞涨前所面临的困局,即本该对经济增长起到刺激作用的宽松货币政策却并未发生效果甚至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局。
第二节 滞涨的普遍成因
每个主要的经济体,在变革或开放为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特别是采取了现代的宏观调控手段之后,都有面临过滞涨的挑战,本节只是简要地描述滞涨成因的共性,而不做针对性的分析。
1、既成的流动性泛滥。滞涨时期,往往是处在一个阶段性的经济增长之后的,而先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信贷条件对于整个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经到达顶峰,但是多出的流动性仍旧泛滥于市场上,这样就为日后持久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每个处在滞涨时期的经济体,其M2的增速均高于实际GDP增长,这一指标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任何痛苦的紧缩政策都不会十分迅速地通过以及货币政策本身见效的时滞较长,因此当增长之潮渐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