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复习ppt课件03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QQ:764723079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对正直、不攀附权贵品格的赞扬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像积水充满院落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交叉错杂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 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 2.如何理解“闲人”一词的含义。 本文主旨: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它能日行千里,而把它当成普通的马来喂养。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指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8、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9、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