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茶叶发展
第五章 台灣茶葉的發展
一、臺灣茶葉之起源及品種
資料來源:http://.tw/
資料來源:http://.tw/
而1736年多(淡水廳誌)亦記載貓螺(南投、埔里、水里地區的山區)的深山產茶,然而臺灣種植茶樹與野生種茶並無關係,臺灣茶樹是源自福建閩南茶種。
清嘉慶年間(1796↓1820),柯朝氏自福建的武夷山引入,種植在今台北縣瑞芳,相傳為臺灣北部種茶之始。
清咸豐乙卯(1855),林鳳池自福建引入青心烏龍茶苗,種植於凍頂山,相傳為 HYPERLINK .tw/tea_type/type-24.htm \t _self 凍頂烏龍茶之起源。光緒年間(1875↓1908),張氏兄弟自安溪引入鐵觀音茶苗,種植於木柵樟湖山,相傳為 HYPERLINK .tw/tea_type/type-09.htm 木柵鐵觀音之起源。 資料來源:http://.tw/2005/history.htm
資料來源:http://.tw/2005/history.htm
根據資料記載,台灣自古就有產茶,只是味道不好,無法成為經濟作物。一八六六年,洋人杜德從福建安溪引進茶苗,並且貸款給農民,鼓勵他們種茶。而由於茶葉的利潤很高,很快地便推展開來。
臺灣民間用的茗茶,是在明清時期由大陸輸入,多為江南茶、閩茶,飲用者以巨、富商、文人為主。日治時期再加上日本輸入的宇治茶,飲用者多了日本權貴。臺灣光復後,市上尚有大陸茗茶販售,飲茶人口則較為平民化臺灣本土茗茶,早期絕大多數供應外銷,至一九七○年代,才漸漸轉為內銷。
42??????? 到了日治時代,除了烏龍茶、包種茶之外,更發展日東紅茶外銷(一九○六年)。本時期的「同業組合臺灣茶商公會」等民間組織,在臺灣總督府的協助下,透過博覽會中開設的喫茶店,把「臺茶之美」帶至世界各地。博覽會中的宣傳海報,構圖美觀;產品包裝,精緻大方;泡茶人員,熟練優雅,提升了臺茶的國際形象。
42
臺灣光復後,在原有的烏龍茶、包種茶、紅茶基礎下,更引進綠??茶,一九四九年,外銷炒菁綠茶(珠茶、眉茶);一九六三年,蒸青綠茶(煎茶)銷日。外銷茶於一九七三年達臺茶巔峰,以煎茶為主。本時期政府成立「臺茶改進會」等跨部會小組,協助民間茶業;民間組織則以「臺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與「臺灣區茶輸出同業公會」為推廣核心。
二、茶的種類、特性及生長條件資料來源:台灣好茶網
資料來源:台灣好茶網http://.tw/cyclopeida/item006.html
(一)依茶樹分類:
1.青心烏龍
屬於小葉種,適合製造部分發酵的晚生種,由於本品種是一個極有歷史並且被廣泛種植的品種,因此有〔青心烏龍〕,〔種仔〕,〔種茶〕,〔軟枝烏龍〕等別名。樹型稍小,屬於開張型,枝葉較密生,幼芽成紫色,葉片狹長橢圓形,葉肉稍厚柔軟富彈性,葉色濃綠富光澤。本品種所製成的包種茶不但品質優良,且廣受消費者喜好,故成為本省栽植面積最廣的品種,可惜樹勢較弱,易患枯枝病且產量低。
2.青心大冇
屬於小葉種,適製性極廣的中生種茶樹,常用的別名有〔青心〕及〔大冇〕。樹型中等屬於稍橫張型,幼芽肥大而密生洱毛,呈紫紅色,葉片為狹長略成披針型到長橢圓形,以正中央部位最闊,葉緣鋸齒較銳利,葉色呈暗綠色,葉肉稍厚帶硬。本品種因樹勢強,產量高且適製性廣,因此種植面積經常居全省第一,其中以製造烏龍及俗稱椪風茶的台灣烏龍茶品質最高。但近年來的種植面積則居第二,主要分布於桃園,新竹,苗栗三縣。
3.台茶十二號
別名金萱,經過四十三年的選育後,才在民國七十年命名的新品種,由於所製造的包種茶具有獨特的香味,因此廣受消費者的喜好,加上其中早生,強健,高產且適合機採的特性,因此種植面積在穩定的增加中。台茶十二號樹型較大,屬於稍具直立性的橫張型,芽密度高,幼芽大,綠中帶紫,洱毛密度略少於青心烏龍,但製造時較不易脫落,故成茶上可看到明顯的洱毛。葉片大型呈橢圓型,葉緣鋸齒較疏,葉肉稍厚,濃綠且富光澤。由於樹勢強健,環境適應力強,高產,品質佳且廣受消費者歡迎,因此全省各茶區均有種植。
4.台茶十三號
別名翠玉,與台茶十二號同一時期選育所得。屬於中早生適製包種茶的新品種,樹型較大,芽色較紫,洱毛密度略低,葉片則較狹長,略大且厚,葉片兩側較上捲,葉緣鋸齒較大且粗鈍,葉色較綠且更具光澤。本品種較疏且不易機採,加上產量略低於台茶十二號,故初期種植不多,但由於滋味奇佳,並具強烈花香,因此日漸受到歡迎。
5.硬枝紅心
別名大廣紅心,是從福建引進的本省四大名種之一。屬於早生種適合製造包種茶之品種,樹型大且直立,枝葉稍疏,幼芽肥大且密生洱毛,呈紫紅色,葉片形狀與台茶十二號及台茶十三號接近,但鋸齒較銳利,樹勢強健,產量中等。本品種大部分分布在台北縣淡水茶區,目前以石門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