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7年选修二:2.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pt导学课件(含答案).ppt

【人民版】2017年选修二:2.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pt导学课件(含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2017年选修二:2.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pt导学课件(含答案)

2.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等没有提出定宪法、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这是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表现?说出你的理由。(教材P37) 提示:此问具有开放性。回答“是”,可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维新派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等方面说明;回答“不是”,可从维新派为了能够使变法顺利进行、取得光绪帝的支持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等方面说明。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 容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教材P38) 提示: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生而平等和法治等原则。 4.到孙中山为止,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教材P38) 提示:在我们学习一种外来文化时,一定要深入到这种文化的内部,把握这种文化的内在本质,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加以创造性地吸收利用,使之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 二、自我测评(教材P40) 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毛泽东的评价进行分析。 提示:主要回答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作用和其局限性。它的积极方面是:《临时约法》以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宣告了民主共和国原则的正义性和中华民国的合法性。在中国,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给长久 习惯于专制的民族一个极大的振奋。《临时约法》在后来的一段时期内被人们视为民国的象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斗争的法律武器。局限方面是:毕竟是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服务的,带有不可避免的剥削阶级的虚伪性。 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40) 根据 材料,冯桂芬与郑 观应 谁 对西学认识 更为 深 入?请说明理由。 提示:郑观应对西学的认识更为深入。理由是:郑观应认识到了中学与西学各有其体用。 栏目导引 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 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 课堂互动 细研精析 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课时 作业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四 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专题二 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情境导入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要求参议院迅速 制定民国组织法,并拟将法制局局长宋教 仁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草案)呈 交参议院以资参考,结果 遭 到拒绝。参议院 认为立 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应由临时参议院自行起草。于是,参议院将原案退回政府。 1.参议院拒绝孙中山提议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2. 孙中山急于要求参议院立法的主要目的何在? 课程标准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一、“公车上书” 1.背景 (1)19世纪末,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_____________加剧。 (2)民族资产阶级要 求建立适合 资本主义发展 的政治、经济环境。 (3)西学东渐之潮的影响,尤其是_______________后日 本迅速崛起的事实的影响。 (4)甲午战争惨败,不仅摧 毁了洋务派 的强国之梦,也把 以康有为、梁启 超为代表 的维新派推到了_______________的最前沿。 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 政治制度变革 2.导火线:1895年4月,《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愤怒。 3.代表人物:康有为、_______________等。 4.四项主张:拒和、迁都、练兵、_______________。 5.变法问题 (1)地位:立国自强的根本。 (2)内容 ①治国之法,应仿行西方_______________制度。 ②强国之法,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各项政策。 ③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 梁启超 变法 君主立宪 6.影响 (1)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2)使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______________发展为政治实践. 特别提醒 “公车上书”表达了知识分子 的爱国 激情和参政愿望,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具有 爱国的和 进步的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理论传播 二、“百日维新” 1.背景 (1)各地维新派人士创立报纸、组织学会、开办学堂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2)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加剧。 (3)1898年初,康有为上《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定国是诏》。 应诏统筹全局折 3.内容 (1)人事方面:破格召见新人,令参与变法。 (2)政治方面:许士民上书言事;改革上谕及 各部行政命令的传达方式;裁撤_______________、裁减冗员等等。 (3)经济方面:设立国家银行、农工商总局、路矿总局、邮政局;提倡私人兴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等等。 (4)文教方面:废除八股取士;提倡西学,广设 各种专科学堂及中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