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白朴的文学作及风格特征
试论白朴的文学创作及风格特征
摘要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幼年经历颠沛流离,母亲也死于战乱。长成后,家
世沦落,郁郁寡欢,无意进仕,几次拒绝了官员的荐举,漂泊大江南北十五年之
久。五十五岁时定居金陵。在他的词和散曲中,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
身世之悲,情调凄凉低沉。
白朴具有多方面发创作才能。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自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
白朴写过十五种剧本,可惜大部分已佚,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
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经后人窜改,已非
白朴原作。另散曲存世的尚有小令三十六首,套数四套。诗已佚,词有一百多首,
存在《天籁集》中。
白朴的作品都带有很强的诗歌韵味。把诗歌的境界带入杂剧和散曲,是白朴
作品的一个崭新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白朴的词曲体现了元代文学
“自然”的审美特征,他的叹世归隐一类的曲子都写得通俗自然,质朴本色。有
些小令吸收民间情歌特点,显得清新活泼。其次,把诗歌的境界带入杂剧和散益,
自朴的作品带有极强的诗歌意境,达到了材沁人心脾”的境界,《梧桐雨》就是
7
这方面的代表。
白朴的作品,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词,都有着明显的诗歌痕迹,而这种痕
迹最明显的标志则是他善于在作品中创造出了超脱一般层面的“意境,也就是
所谓的“境界”,而这样的境界又是通过典型的意象而承载并抒发出来的。在他
的戏剧《墙头马上》一剧中,诗学风格主要体现在雅俗结合的唱词,诗化的语言
和俗语的并用。《墙头马上》的语言,以本色通俗、朴素生动为主要特点。但是
在突出主人公的才华和性格时,白朴充分运用雅言诗语,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符合
身份。《墙头马上》通过雅俗两个方面加强了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使情节紧凑,
人物形象丰满。在语言风格的选取上,白朴打破常规,雅俗并用,从两个方面去
塑造人物形象,使李千会和裴少俊既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又具有普通人的情
感、生活。通过语言组织情节,情节再滋润人物,从而勾勒出一曲动人的爱情之
歌。于平淡中见真情,对话里出意境,是《墙头马上》的特色。剧中人物语言如
落盘玉珠,掷地有声,因此可以说得上是元杂剧中恰当运用语言和对话的典范。
白朴的散曲创作和词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他的散曲作品有着平淡而
气足,宁静而致远的豁达,色彩极为明丽,类似于唐人的田园诗:色彩明艳,语
言清新,并无过多的寄托。而相对来讲,他的词作则凄楚哀婉,带有极强的个人
色彩,类似于后唐的诗人的感伤的笔触。可以说他的散曲代表了他乐观向上,情
趣淡雅的一面,而他的词作则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不可解决的矛盾以及凄厉的人
生经历,曲词构成了白朴完整的生命形象。
白朴的创作风格,在元代杂剧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借助一个意象或者一
部戏剧表达一种对历史和个人价值的反思;语言上雅俗并举,相映成趣;一部杂
剧不仅仅单纯表述一个事件或者几个事件,更重要的是透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思
想和寄托。从他开始,明清两代作品都渗透着类似的手法,杂剧也逐渐衍生为一
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包含了无穷无尽的诗歌思维和意境,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一道灿烂的风景。
关键词:白朴 杂剧 词曲 艺术风格
2
On andtheArtistic
Baipu,SLiterary Style
ofhis Creation
Literary
Abstract
Bai ofthefour masters the ofYuandramain
Pu,one great representingpeak
awretchedand lifeinhischildhoodwhenChinese
Chines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