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哨所.戍边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界河.哨所.戍边人.doc

界河.哨所.戍边人 界河.哨所.戍边人   遥远的祖国西北边境,连绵的沙丘中镶嵌着一颗碧玉似的白沙湖。湖的周边,白桦树、野荷花、青青的绿草,让人好似置身江南。   可这不是江南,这里是干旱的戈壁荒漠腹地,这里是风灾、雪灾、虫灾、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这里是边境一线的重地。驻守在这里的,是兵团农十师一八五团。这里的几代军垦人,像那白沙湖,点缀着祖国的边境,守望着祖国的家园,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着可贵的兵团精神!   桑德克民兵哨所,就像边境一八五团的一盏明灯,又似沙丘上眼睛一样的爬地松,矗立在界河旁、边境上。哨所的主人一八五团民兵马军武,23年与哨所相伴,忠诚守卫祖国的边关,书写着一曲感天动地的兵团人的赞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边境线上,驻扎着一批永不换防的兵团人。   沿着一条蜿蜒的阿拉克别克界河,美丽的团场新城、抵边分布的新型连队、纵横交错的良田、忙碌的军垦人和界河边的民兵哨所、抗洪纪念碑,似一幅油画描绘在祖国的边境线。   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荒凉的戈壁大漠。   一群兵团人来到这里。他们与恶劣的自然搏击,把荒漠变良田;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戈壁建新城;他们守护祖国的边境线,创造了代代相传的兵团精神。   这里的职工群众广为流传着一段民谣: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   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   这是兵团人长期工作生活在边境一线的真实写照。   50年戍守边关,50年无私奉献,50年艰苦创业。中哈边境线上,兵团农十师几代军垦人默默无闻地书写着卫国守土的壮美诗篇,成为祖国西北边防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有人总结四言:   割不断的国土情,攻不破的边防城;   难不倒的兵团人,摧不跨的军垦魂。   短短四句话,听似简单,却是农十师几代军垦人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忠诚实践。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一个人物,将会闪耀着一个群体的光芒。   金秋北京,来自祖国西北边境农十师一八五团桑德克民兵哨所的马军武站在了流光溢彩的中央??视台演播大厅。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能够来到国家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多么的光荣!一个常年守护着祖国边境线的民兵,能够成为全国的道德模范,这是多么令人自豪!5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人物,全兵团独此一人,马军武代表着新疆兵团这个特殊的群体。2011年9月20日,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将金灿灿的奖牌颁发给马军武时,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兵团人。   兵团260多万人。   马军武为什么能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他的身上有怎样的故事?他的事迹怎么会让无数人所感动?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探寻并追溯一个军垦人生活工作的环境和他走过的路……   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边境处在特殊的时期。   1962年,西北边境一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在敌对势力煽动下,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大批边民外逃,边境形势异常紧张。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紧急命令,兵团农十师临危受命,火速组建民兵值班连,赶赴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往西北78公里处的边境一线,布防护边,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任务。从此,在祖国的西北边境上驻扎了一支生产建设兵团的特殊部队:农十师一八五团。   一八五团离边境线很近,却离内地很远。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往西北走,到农十师师部北屯720公里;从师部北屯再往西北边境出发,到一八五团团部256公里;而离一八五团团部最远的边境一线连队还要走35公里。   兵团的边境团场大都因政治使命而建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团场自成立之初起,就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创业伊始,兵团人掘地为穴,住地窝子,那就是他们的新房;铺草为席,以地为家,那就是他们的婚床;在不通道路,没有生产工具的条件下,靠野菜充饥,用最原始的方式逐步建起了一排排连队营房,修成了一条条简易公路,开出了一片片条田耕地。为了确保国土的安全与稳定,一八五团一开始就把团部、医院、学校建在边境线旁,把地种到界河边上,连队在边防哨所前,条田在边防公路前。   老一代军垦人驻守祖国的边境,给这片边远荒凉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祖国的召唤,让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把自己和后代的命运与国家的边防永远联系在了一起。   马军武的名字,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征。他的父亲是山东转业军人,作为第一代军垦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军人一样的威武,守护祖国的边防。   生长在边境线上,马军武了解最多的是父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守土护边的那种精神。   那种精神的熏陶,形成了他人生的坐标。   长大以后,他延续了父辈们的路。留在了一八五团,留在了边境线上。   在这里,农十师军垦人一守就是三代人,而且将永远守护下去。许多老军垦已经长眠在他们为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