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蓬莱神话的海洋思维及其宇宙观-政治大学
                    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高莉芬
緒論:海洋、神山與仙鄉
蓬萊神話,在學者顧頡剛、王孝廉的研究中,皆以之與崑崙神話以其為遠古的兩大仙鄉神話系統。由於「崑崙」在《山海經》的記載中較為詳盡,崑崙神話的研究一直備受重視,學者研究頗豐。而蓬萊山在先秦典籍中之記載簡略,在秦漢以後的典籍中,蓬萊山又大都是以聯合仙山、仙島的方式出現。如在《史記?封禪書》中的「海上三神山」、《列子?湯問》中的「渤海五神山」乃至於《海內十洲記》中的「十洲三島」、《拾遺記》中的名山仙島等,蓬萊皆與神山仙島並列敘述。因此歷來有關蓬萊山的研究也大都採用「聯合論述」的方式,大都是附於崑崙神話中做比對分析,或置於仙鄉神話系統中一併論述;或於「仙話」研究中歸納分析神仙思想;或聚焦於志怪小說中的象徵探討,較少有以蓬萊神話作專題之探討。若從比較神話學的研究視角下,重新檢視傳世古籍文獻中「蓬萊山」的相關零散記載,可以發現在這些片段、簡短的有限文本中,其意象、情節如「渤海」、「大壑」、「歸墟」、「巨鼇負山」、「龍伯大人」等,皆與「大海」關係密切,蘊涵著初民對海洋的浪漫想像、地理觀察,以及宇宙現象的描述和解釋。具有豐富的「海洋」(原水)思維,神話語言書寫表面的「隨意性」,實則潛隱著先民的世界觀與宇宙思維。本文嘗試在學界已有定論的論題上,重新檢視和探討蓬萊神話的所具有的海洋思維及其在古代宇宙論上的意義。
海洋與神山:海洋型宇宙創生與海上蓬萊
《山海經?海內北經》:「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史記?封禪書》中的記載如下: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列子?湯問》: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蹔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阸,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
大壑歸墟:原初大水與谷型宇宙海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有「大壑」:「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
《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中:「諄芒將東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濱。苑風曰:『子將奚之?』曰:『將之大壑』,曰:『奚為焉?』曰:『夫大壑之為物也,注而不滿,酌焉而不竭;吾將遊焉。』」
《莊子?秋水》中又有「尾閭」具有疏泄眾水的空間性質:「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玄中記》:「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
庾闡〈海賦〉:「昔禹啟龍門,群山既鑿,高明澄氣而清浮。厚載勢廣而盤礡。灌注百川,控清引濁,始乎濫觴,委輸大壑。」
巨鼇負山:龜馱大地與宇宙創建
(一)龜使者:負地之巨靈與原初宇宙
《楚辭?天問》中已見「鼇戴山抃,何以安之?」的記載,漢人王逸注引《列仙傳》亦云:「鼇,大龜也。擊手曰抃。《列仙傳》曰:有巨靈之鼇,背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獨何以安之乎?。」
《列子?湯問》:「常恐流於西極,失群聖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晉)張湛注言:「列仙傳云巨鼇戴蓬萊山而扞滄海之中。玄中記云即巨龜也。」 
(二)龜使者:柱天之巨靈與秩序宇宙
在《淮南子?覽冥》中的女媧神話,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鼇足」扮演著修補重建宇宙的「天柱」功能
《禮統》云:「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五光照若,玄錦文運。」
(三)龍伯大人與失序宇宙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蓬萊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隱然可見「蓬萊」與「大人」的關係。在《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大人之國」郭璞注引「《河圖玉版》曰:「從昆侖以北九萬里,得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
	大壑歸墟中有五神山
2.	帝命禺彊使巨鼇負山。五山始峙。	龍伯大人釣鼇灼骨	岱輿、員嶠二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