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和汇通——论叶维廉比较诗学“传释”之美学思想-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 on ye weilians aesthetic thought of.docx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差异和汇通——论叶维廉比较诗学“传释”之美学思想-differences and convergence - on ye weilians aesthetic thought of
I引言美籍华裔学者叶维廉既是著名的诗人,又是杰出的翻译家和比较诗学理论家。在谈到促使他进行写作和学术研究的动力时他说道:“为了活泼泼的自然和活泼泼的整体生命,自动自发自足自然的生命,我写诗。为了活泼泼的整体生命得以从方方正正的框限解放出来,我研究和写论文。”①他曾被美国著名诗人吉龙·卢森堡(JeromeRothenberg)称为“美国现代主义与中国诗艺传统的汇通者”,乐黛云先生也评价道:“他非常‘新’,始终置身于最新的文艺思潮和理论前沿,他本身就是以现代主义诗歌起家,且一直推介前卫艺术并身体力行,他又非常‘旧’,毕生徜徉于中国诗学、道家美学、中国古典诗歌的领域而卓有建树。”②这些赞誉并非溢美之言,而的确是对叶先生学者生涯及著述特色肯綮的评述。1937年叶维廉出生于广东中山沿海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的生活是“炮火的碎片和饥饿中无法打发的悠长的白日和望不尽的孤独的天蓝”③。1948年他移居到香港,曾在50年代中期与王无邪、道岑、昆南创办《诗朵》诗刊。1955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又于1959年进入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在此开始写作现代诗并进行英美诗歌翻译。1963年他开始翻译和介绍现代中国诗选,第二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比较文学。1967年获取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主讲比较诗学、英美现代诗、中国诗、诗创作、翻译问题和原始诗歌。1970年回台湾大学外文系任客座教授,开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在诗中的呈示及与西方现代诗之间的汇通问题。1974年在台湾大学讲授比较诗学,质疑将西方文学理论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所可能带来的危机,并力图匡正西方翻译对中国诗歌美感经验的歪曲。198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和翻译中心教授,次年到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讲学,其后一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1986年曾到清华大学讲授传释学和中国诗学。1988年,《历史·传释·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叶维廉诗学理论开始向更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拓展。1992年出版的《解读现代、后现代》一书将中西诗歌的融汇挥演得淋漓尽致,①叶维廉:《叶维廉文集》(第壹卷序),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②同上。③叶维廉:《叶维廉文集》(第玖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5页。并始终认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层面可以起到为现代解困的作用。学者们对叶维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创作评论、翻译评论、比较文学及比较诗学方法论等方面。就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对其比较诗学的研究主要有:饶芃子等人著的《中西比较文艺学》;刘圣鹏对其“模子”理论进行探究的《叶维廉比较诗学研究》;李青春主编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史》辟专章介绍了叶维廉的诗学理论;闫月珍的博士后论文《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现代阐释》从道家美学层面对叶维廉的比较诗学投注了深深的一瞥。对叶维廉的传释学进行研究的论著主要有:张志国的论文《传释学与“文化模子”理论——叶维廉诗学批评论》从道家传释学、跨文化传释学和走向文化批判的实践三方面评价叶维廉的传释理论,尹建民的论文《传释与汇通:叶维廉“文学模子”理论及其应用》阐述了叶维廉的文化传释理论,汪全刚的《“迹近”现象,“逗现”真实——由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传释特色的阐释看叶维廉的比较诗学》一文着眼于语言观和美感视境的角度评论叶维廉的传释学。对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中有关中西“差异”与“汇通”方面进行研究的论著主要有:赵东的硕士论文《“比较”与“汇通”——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初探》从纯粹经验美学、东西方诗歌语法及美学上的“异”与“同”、中国传统理论术语的现代解读三方面来突显叶维廉寻求中西理论异同的可行性;戴芝兰的硕士论文《中国古典诗和英美现代诗美感意识的汇通——叶维廉诗学片论》着重评述了叶维廉探求道家美学与西方现象学的汇通之点;徐志啸的《叶维廉中西诗学研究论析》一文从叶维廉的“模子”理论出发探讨中西诗学比较和汇通的观点;任毅的《叶维廉诗学理论透视》一文对叶维廉从语言和美学这两个向度来比较中西诗学理论的差异给予了关注。从上述研究概况可见,对叶维廉传释学理论的关注并不多见,且没有较集中的论述。而在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理论中,传释学是其理论愈加成熟和完善的标志,且自此一直充盈于其中,因而对这方面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叶维廉在其东西诗学的研究中,发现东西因其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不同,而“无一可以用西方或中国既定模子,无需调整修改而直贯另一个文学的”,“由是,我们便必须在这些‘模子’的导向以外,另外寻求新的起点。”①这个新的起点便是要提出一种文学理论架构,以说明中西比较诗学探讨的导向。于是,叶维廉借助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其著作《镜与灯》中提出的有关文学活动形成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项,进行有选择性地增修。他认为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模拟①叶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测量船水下噪声预报及减振降噪技术分析-underwater nois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technology for survey ships.docx
-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荷在线测试及动态补偿技术的分析-analysis of on-line measurement and dynamic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for secondary load of voltage transformer for measurement.docx
- 测试因素对汽车变速器箱体振动模态测试精度影响的分析-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test factors on vibration modal test precision of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box.docx
- 测量用110kv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分析-analysis of 110 kv active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for measurement.docx
- 测量两点间横向距离的激光游标尺的设计与分析-design and analysis of laser vernier for measuring lateral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docx
- 测试驱动开发的应用分析-软件质量改进新技术探究-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est-driven development - exploration of new technology for software quality improvement.docx
- 测验对小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的实验分析及启示-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ests on pupils' learning.docx
- 策勒黑羊bmpr-ib esr基因对生殖激素分泌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effects of bmpr - ib esr gene on reproductive hormone secretion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in cele black sheep.docx
- 策略转换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计算实验的视角-the influence of strategy switching behavior on stock market -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docx
- 测量系统波动源分离与监控技术的分析及应用-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wave source separation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measurement system.docx
- 差异行为纳什均衡模型的股票定价驱动分析-analysis on the driving force of stock pricing based on nash equilibrium model of differential behavior.docx
- 差异化古诺竞争下企业最优技术转移分析——基于是否存在管理授权下的比较研究-analysis of enterprise's optimal technology transfer under differentiated cournot competition -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management authorization.docx
- 差异化监 管对中国商业银行安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on the security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docx
- 差异化进入 高起点崛起——对上海尚仁堂药店连锁有限公司市场进入与经营策略的一点思考研究-differentiated entry and high starting point rise - a study on the market entry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shanghai shangrentang drugstore chain co., ltd..docx
- 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品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江南布衣为例-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ve strategy in brand management - taking jiangnan cloth as an example.docx
- 差异化视角下的高中地理学习方式选择策略研究——以十堰市某重点高中为例-research 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learning mode selec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iation - a case study of a key high school in shiyan city.docx
- 差异教学的课堂组织策略分析-analysis of classroom organization strategy of difference teaching.docx
- 差异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theory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docx
- 差异教学视阈下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分析-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ho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ial teaching.docx
- 差异教学的内涵 价值及其基本策略分析-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value and basic strategies of difference teaching.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