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郡之上设置州派刺史监察藩镇割据.PPT

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郡之上设置州派刺史监察藩镇割据.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郡之上设置州派刺史监察藩镇割据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光绪帝诏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至此正式废除了。 *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好了歌(皇帝的烦恼) 宰 相 权 大 官 吏 难 选 地 方 难 管 选官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制度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 中央 地方 君权 相权 该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哪些矛盾? 可以通过完善哪些政治制度来解决?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知识结构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制度的变化) 封国名存实亡 汉:郡县、封国并存 唐:州县两级 汉景帝平“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恩令” 郡县之上设置州,派刺史监察 藩镇割据,直至唐亡 “安史之乱” 唐中期设置地方军镇:节度使 州之上设置道,监察地方 材料: 北宋初,君臣讨论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宋太祖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宰相赵普对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 1、唐末五代以来出现藩镇割据的原因是什么? 2、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赵匡胤“黄袍加身” ②措施 兵:______ 权:______ 钱:______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转运使) ③集权 利弊 收精兵 削实权 控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省、路、府、州、县)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秦 汉初 武帝 唐 宋 元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加强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削弱 加强;但导致三冗、积贫积弱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 ; 省制开端 形成 巩固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加强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 完善 新发展 思考:从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C   宰相是“百官之长”,是辅佐君主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执政官的泛称,历史上各个朝代对宰相的称呼先后出现过:丞相、相国、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 史书载,早在商周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商鞅为秦国相。秦朝时丞相制度正式形成。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汉朝: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有事上报 执行机构 决策机构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建立内外朝制度 皇帝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政事堂 草拟 审议 执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 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 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 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 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 √ 三省的长官及参知政事都是宰相, 相权分散。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宋:“二府三司” 二府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户部 官:三司使(财政) 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 后增设参知政事(副相) 官:枢密使(军政) 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相权被分割,守内虚外。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官:中书令 元朝相权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 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