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品PPT】针灸技术基本操作.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PPT】针灸技术基本操作

针灸技术基本操作 讲授:李金香 主要内容 针刺疗法 艾灸疗法 拔罐疗法 穴位敷贴疗法 针刺疗法 1 毫针的选择与保养 2 针刺体位选择的原则 3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 4 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 5 辅助行针手法及操作 6 针刺单式补泻手法及操作 7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8 针刺得气或针刺感应 9 针刺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 爪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管针进针法 行针基本手法及操作 提插法 捻转法 辅助行针手法及操作 ①循法:是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②弹法:是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 ③刮法:是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轻刮针柄,促使针感扩散。 ④摇法:是轻轻摇动针体,直针而摇,可加强针感;卧针而摇,可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 ⑤震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⑥飞法: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 针刺单式补泻手法及操作 迎随补泻法 疾徐补泻法 提插补泻法 捻转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 平补平泻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直刺,斜刺,平刺 ②针刺的深度 ③针刺的方向 针刺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针 现象: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 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劳、过饥、大汗、大泻后;或体位不适、医者手法过重。 处理:立即停针,并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位稍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温;轻者静卧片刻,饮温水可复;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涌泉、足三里,并温灸百会、气海、关元,必要时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预防:初次受针者,当尽量消除其紧张情绪;尽量取卧位及选择舒适持久体位;取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过饥、过劳患者暂不宜针刺;医者边治疗边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应及早处理。 针刺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 滞针 弯针 断针 血肿 艾灸疗法 1 艾灸疗法的作用 2 艾灸疗法的分类 3 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4 施灸壮数的选择 5 一般施灸程序 6 灸法的补泻及操作 7 施灸禁忌 8 施灸时的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 ①直接灸 ②隔物灸 ③艾条灸 一般施灸程序 一般施灸程序 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 施灸禁忌 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 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重要脏器、大血管处、肌腱所在部位不宜直接灸; 妊期小腹、腰骶部不宜施灸。 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施灸时的注意事项 ①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 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 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④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⑤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拔罐疗法 1、拔罐疗法的分类 2、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3、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4、常用的拔罐法及操作 5、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常用的拔罐法及操作 ①坐罐 ②闪罐 ③走罐 ④针罐 ⑤刺络拔罐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 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