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10Chapter 61.pptx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卫生10Chapter 61

Chapter 6 Soil hygiene Guoxia Zhang guoxiazhang@126.com 土=Soil 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 生长植物的疏松的风化层。 土壤孕育着生命 梯田 黄土高坡 稻田 草丰林茂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yǎn)鼠的家 制作陶器 土壤科学发展史简介 History of Soil Sciences 一.世界土壤科学发展史 History of soil sciences in the world 土壤科学发展经历了极为漫长的道路, 因为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从最初的神学观点逐 渐发展到今天的科学时代,归结起来,作为 科学含义,土壤科学发展历史有3个明显不 同的学派(School) (一)农业化学派 Schoo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德国的化学家李比希(J.F.Liebig, 1803~1873)在1840年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专著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theory of mineral)”和“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returns)”。打破了长期神学束缚,从科学角度看待土壤生产力这个问题。 学术观点核心是把土壤当作植物养料的贮存库,土壤生产力就决定寓所贮存矿之养料的多寡,这就是“矿质营养学说”。 他随后进一步阐述,“作物产量的减少或增加,和厩肥所带入的矿质养料的多少成严格的比例关系”,进而认为只把植物所吸收的养料以肥料的形式如数归还给土壤,肥力就可以维持不变——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returns)。 贡献: 1.开辟了用化学理论、方法研究土壤问题,开辟了土壤分析化学、土壤化学、和农业化学等学科分支,促进土壤科学发展。 2.迅速推进了化工、化肥工业的发展,在化肥发展史上产生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唤醒了人们培肥土壤,进行施肥思想观念。到今天,这个理论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肥对全世界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50%以上。 (一)农业化学派 Schoo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缺点:把原来“矿质营养学说”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1.以纯化学理论看待复杂的土壤问题,简单、机械地把土壤当作养料的“贮存库”。忽视了土壤本身的调节,物质循环与转化关系。 2.片面地看待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仅强调植物是土壤养分的消耗者,却忽视了植物对土壤养料的积聚和对肥力提高也有极为积极的作用(固氮植物)。 (一)农业化学派 Schoo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二)农业地质学派 (school of geology) 19世纪后半叶德国科学家法鲁F.A.Fellow)、李希霍芬 (F.V.Richthofen)、拉曼(E.Ramann)等用地质学观点研究土 壤—形成了地质学派。 认为土壤形成过程是风化和淋溶过程的结果,也就是土壤肥 力发展过程。风化过程释放的养分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营养条件。 同时由于水的淋溶,养分不断流失而肥力将趋于枯竭,因此土壤 肥力必然是逐渐减退的,最终变为不毛之地。 把土壤看成是岩石风化的碎屑物质,土壤本身是地层构 造的一部分,过于强调了成土母质的作用,忽视了生物对土壤形 成与发育的主体作用,错误地解释土壤腐殖质来源。 (三)发生学派 (school of soil genetic)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科学家道库恰耶夫 В.В.Докучаев,1846~1902)在发表的著作《俄罗 斯黑钙土》中,全面地阐述了土壤发生、发展过 程,创立了土壤发生学派。 其主要观点有: 1.土壤形成过程是由矿物和岩石经过风化作用 (weathing)和成土过程(soil formation)所形 成的。 2.土壤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在母质(parent material)、气候(climatic factors)、生物 (biota)、地形(relief)、时间(time)等5大成土因 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土壤分布规律都是受5大成土 因素(Soil forming factors)作用。为土壤地带 性分布、农业区划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发生学派 (school of soil genetic) 道库恰耶夫的继任者威廉姆斯 (В.Р.Вильямс)进一步发展了该学说,创立了 统一形成理论。他特别指出: 1.强调了土壤形成过程是以生物为主导。更 加强调了生物在土壤发生和肥力发展上的作用。 2.土壤形成是以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 同形成的。进一步完善了土壤形成与发生的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