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标准2010.ppt

  1. 1、本文档共2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标准2010

6.2 气密性试验 6.2.1 目的 气密性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容器是否存在不允许的泄漏,检查的重点是可拆的连接部位以及焊接接头 6.2.2 介质的选择以及气压与气密的关系 常用的试验介质有空气、氨、卤素、氦等。气密性试验最常用的介质是空气。由于氨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且极易在水中扩散被水吸收,因此对有较高致密性要求的容器,如液氨蒸发器、衬里容器等,常要求进行以氨为试验介质的气密性试验,又称氨渗漏试验。卤素做气密性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漏方法,但对试验环境的清洁度要求较高,常用于不锈钢及钛设备的气密性试验。氦作的气密性试验 它的测漏灵敏度很高,但对试验环境的要求比卤素检测还要苛刻,试验费用较高,一般仅用于对泄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在国内某些大型石化装置中已有应用。 6.2.3 正确提出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气密性试验属于并非必做的试验项目,因为多数容器没有严格的致密性要求,且压力试验也同时具备一定的检漏功能,因此,GB 150对二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制造完工的容器应按图样规定进行压力试验(液压试验或气压试验)或增加气密性试验。一般来说,下述情况下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 (1) 容器内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或高度危害的介质,一旦发生微量泄漏,将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污染。 (2) 因生产工艺条件或介质价格昂贵等原因,设计要求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容器。 6.2.4 气压试验合格的容器是否还需进行气密性试验 由于不同试验的介质的渗透性不同,如用空气进行气压试验时不漏,并不能保证用氨或氦进行气密性试验时也不漏,这需要设计者根据气压试验与气密性试验所选择的介质进行判断,如二者选择的试验介质相同,则气压试验合格的容器无需再进行气密性试验。 六、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一)适用范围 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 1.2 DN ≤2600mm PN ≤35MPa DN(mm)×PN MPa) ≤17500 注:GB151中1.2:超出上述参数范围的换热器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设计与制造。 (二)换热面积 1. 计算换热面积:以换热管外经为基准,扣除深入管板内的换热管的长度后,计算得到的面积( m 2);对 U形管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管弯管段的面积,当需要把U形管弯管部分计入换热面积时,则应使U形端的壳体进(出)口安装在U形管末端以外,以消除U形管末端流体停止的换热损失; 2. 公称长度LN: 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的直管段的长度。 (三)设计温度 设计温度: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横截面的温度平均值),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 (P11) 管程设计温度是指管程的管箱设计温度(不是换热管的设计温度) (是标志在铭牌上的) 。 壳程设计温度是指壳程壳体圆筒的设计温度(是标志在铭牌上的)。 同时受管程、壳程温度作用的元件,应按金属温度确定设计温度,该温度应通过传热计算确定,也可以在已使用的同类换热器上测定,也可以根据成熟的设计经验确定。(如换热管的设计温度) (四)隔板槽面积 Ad P27、P28第5.7.1.1条 (五)ts 沿长度平均的壳程圆筒金属温度 P39第6行 (六)tt 沿长度平均的换热管金属温度 P39第7行 (七)换热管受压失稳的当量长度 Lcr P59 图32 (八)管箱热处理 P92第6.8条 (九)压力试验顺序 1. 换热管与管板接头的试压:换热器的寿命及事故的发生往往在于连接接头的失效,故通过连接接头的试压以保证接头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2. 壳程试压; 3. 管程试压。 4. 管程压力高于壳程压力时管接头的试压: a. 提高于壳程试验压力; b. 壳程用氨渗漏、卤素渗漏和氦渗漏试验。 3.焊接 3.1 焊接接头与母材之区别 3.2 焊接质量要素与对策 3.2.1 力学性能~焊接工艺评定与产品焊接试板 3.2.2 缺陷~无损检测 3.2.3 外观质量~宏观检查 3.4.1 余高的作用 焊缝余高只是焊接工艺的需要,是对前一焊道起保温、缓冷、细化晶粒、减少焊接应力等作用。 3.4.2 余高的坏处 余高相当于局部形状突变,会引起应力集中,有可能是从余高边缘发生疲劳或脆性断裂的根源 。 中国和日本曾经联合做过试验,发现有余高的设备比打磨后没有余高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