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ppt课件.ppt

相关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关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ppt课件

护理干预在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主要内容 脑卒中相关基础知识 脑卒中二级预防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脑卒中 相关基础知识 一、定义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发病率:(185-219)/10万,局部地区有上升趋势 死亡率: (116-142)/10万 每年新发病例:200万 每年死亡约:150万 病后存活: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40%重度致残 每年治疗费用:超过100亿元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人增长快,且血压控制不理想;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30年预计3亿; 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养成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血管疾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病率还会继续上升,危害将日趋严重! 二、流行病学资料 脑血管病我国居民健康第二大杀手 17.66% 20.36% 2006年全国人口死亡原因统计: 城市和农村人口死亡原因第二位均为脑血管病 城市人口脑血管病死亡 占死亡总人数的% 农村人口脑血管病死亡 占死亡总人数的% 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 二、流行病学资料 脑组织血液供应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动脉系统 三、生理病理 椎基底动脉系统: 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动脉环 三、生理病理 椎基底动脉系统: 供应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基底部和部分间脑 三、生理病理 颈动脉系统: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 三、生理病理 颈动脉系统: 供应除枕叶、颞叶基底部外的大脑半球和部分间脑 三、生理病理 脑动脉硬化易发生的部位: 基底动脉环起始部的各大脑动脉 颈内动脉的虹吸部 常见血管: 大脑中动脉 椎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三、生理病理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三、生理病理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卒中 三、生理病理 60-70% 30-40%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性 脑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死 缺血性 腔隙性梗死 脑栓塞 四、分类 五、先兆症状 在中风发生前的2周左右,中风发作有一些前兆: 1.脸部、手臂或腿部麻木,尤其是身体单侧。 2.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 3.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呈持续性。 4.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看不清物体。 5.行走困难,原因不明跌跤,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差。 6、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7、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8、流鼻血——中老年人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五、先兆症状 六、脑卒中的识别 症状突然发生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吞咽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 七、脑卒中的院前处理 现场及救护车上的处理和急救: 收集信息 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侧卧位 对症处理 尽可能采集血液标本 提前通知急诊室,做好准备及时抢救 脑卒中 二级预防 一、二级预防概念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故二级预防又称为“三早”预防。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预防卒中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全部过程。 目标人群: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 内容:进一步识别和治疗已发的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三、主要危险因素及可控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且可控因素: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可控制危险因素,建议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目标值是120/80mmHg。 对于血压≥130/80mmHg的患者,主张采取改变生活方式治疗。 对于血压≥ 140/90mmHg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药物控制血压。 钠盐能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限盐。 危险且可控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是引起脑卒中的独立危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