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从微笑开始
心理健康从微笑开始 ——评“晋江第二实验小学与各协作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联研活动” 溜滨小学 洪明巧 20xx年4月19日我们参加了晋江第二实验小学与各协作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联研活动。本次活动,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第二实验小学蔡晶晶老师的《如何应对父母的唠叨》、新塘杏田小学王真珠老师的《学会赞美》、东石井林小学黄阿卿老师的《信任之旅》、青阳晓聪小学陈龙老师的《( )小方舟》、罗山荣宗小学黄怡然老师的《如何赢得更多的朋友》,还学习了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叶一舵教授、教师进修学校的陈汉民老师、晋江一中的何成勇老师三位专家的专业性的风趣幽默的点评。 第一次听心理健康课就深深被执教老师们那平稳、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吸引住了。从蔡晶晶老师的“咱们啊……”“你们都很真实”“掌声送给他”、陈龙老师的“老师可以这样理解吗?”“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你有什么期望”等等,我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浓浓的爱。辅导过程中,老师们充分运用了背景音乐,所选择的背景音乐非常舒缓、得当,在活动过程中创造一种温馨气氛,无形中帮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 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我认真记录了每一节课堂和专家、老师们的评课,下面,就这些课堂五节课,我发表个人浅薄的看法: 首先,这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联研活动为我们带来的这五节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紧致严密的:每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过渡语不仅自然流畅,更多的是精准和严密。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由此可见,执教者和其所在学校对本次活动的重视,以及对心理健康课的最大信任和支持。 再来,回顾执教者们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着实让人感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比一浪高啊。无论是课堂组织语言,还是教学环节过渡语都是顺畅自如的,对孩子们的精彩发言也能做及时恰当的点评。更让人钦佩和欣喜的是新教师身上有着少有的冷静与沉着,有着为教书而教书的执着,而不是把课堂当做秀场。 然后,整场活动的一大亮点是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相信所有听课的老师都会对二小的孩子们的精彩发言啧啧赞叹的。他们的回答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珠玑。还记得那句幽默的“如果不配合老婆的话,会被她揍。”;还记得那些“**画得太棒了,是个音乐奇才”“**是小才女”“班上的飞毛腿”“你真是个小莫言”的赞美大发送;还记得那“篱笆上的钉子”的故事和那“不要太纠结”的安慰……在赞叹的同时,还觉得有点惋惜:孩子们的回答太有“中国特色”了,尽是形式化和官方表达,鲜有真实感和个性表达…… 最后,说说个人的几点疑惑:1、蔡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虽然面带笑容,主动参与孩子当中,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神时不时地落在听课老师身上,因为对孩子的熟悉和对公开课的在意,缺乏了对孩子真心的关注;2、王老师虽然在发言精彩的孩子面前相形见绌,但是她的教学设计和语言预设组织都是非常严谨的。另外“赞美大放送”的背景音乐是否过于沉重,不适合用来赞美?最后建议老师放松心情,细细聆听孩子的发言就能及时反应、作出评价了;3、黄老师虽然创设了形式新颖的户外情景,但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这样的活动纯粹是为了“配合”老师,没有起到作用,尤其是老师的“现在我要求”“要求:不能……不能……”“留五分钟讨论,速度快点” “已经有犯错误啦”等等课堂组织语言,使得学生明显应付性地完成任务,没有真正理解“团结”的意义,也没有真正体会这节课的作用。建议:如果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注意认真观察记录,就能发现各队情况,尤其是各队合作、团结程度,能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活动后的采访。整堂课,教师引导目的性太强了,重在“教”,而不是让孩子们进行体验感受。4、正如其他评课老师所说的陈老师这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大姐姐”,这是一堂知性充满人性的心理健康课,但几个地方适当调整是否会更好:一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示的“瞎子”这个词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实为不雅,好在孩子们很懂事,都是自觉地说成盲人,很注重礼貌问题。二是为什么盲人过独木桥这一环节不能肢体接触呢?其实“帮助”有时候不是靠语言的,更多的是人肢体上的亲密接触使人感觉温馨、体贴。三是盲人过独木桥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不够严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把这个游戏设置为障碍型独木桥,先小组成员分工,带着各自的任务:如盲人、盲人的帮扶者、盲人的道路说明者等等,再一组一组有序地进行体验,是不是更安全,更有组织性、更具安全性呢?或者可以场地中间设一个独木桥就好,让孩子们通过“单独过独木桥”和“护送者帮助下过独木桥”的对比谈感受,让活动的孩子在视线范围内,让活动外的孩子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是不是更为妥善呢?5、黄老师执教过程中语速适中、语言清晰有条理,都留给孩子足够的缓冲时间,环节设计紧扣主题,有目的性地进行引导、揭示,从交流热身到导入环节再到辅导过程,环环相互联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