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民俗艺术及文化资产学术研讨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學術研討會會議宗旨:以推廣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為宗旨,提供討論平台,建立跨學科及跨區域之整合,以利學術交流。會議主題:(參考方向)與民俗藝術相關之田野調查或研究與博物館相關之研究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研究文化資產應用於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會議時間:2017年5月20日(星期六) 09:00- 17:00會議議程:08:30- 09:00 報到09:00- 09:15 開幕式09:15- 10:15 專題演講10:15- 10:35 茶敘10:35- 12:10 分組論文發表(第一場3篇)12:10- 13:10 午餐時間13:10- 14:45 分組論文發表(第二場3篇)14:45- 15:05 茶敘15:05- 16:40 分組論文發表(第三場3篇)16:40- 17:00 閉幕式(綜合討論)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大樓(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詳細地點於所辦公室網頁上另行公告)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參與人員:關心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領域之研究者、愛好者,並邀請專題 演講嘉賓,約百餘人。參與辦法: (一) 提交論文者:?? 1 摘要限中文,內容須包括:論題、主要內容、取材、研究方法、預期成 果。字數300-500,並請於2016年10月10日前將Word及PDF檔案郵寄 至cdfa@.tw。主辦單位將邀請相關學者組成學術審議小組,對論文摘要進行審查,並於2016年10月31日公佈評審結果,主辦單位將另行發出邀請函。2 摘要審查通過者,全文以12000字為限,並依論文寫作格式(如附件一), 於2017年3月31日前,將論文Word及PDF檔案、著作授權同意書(如 附件二)、報名表(如附件三),郵寄至所辦公室cdfa@.tw。3 論文來稿請標明投稿者之中、英文姓名,中、英文篇名,及中英文摘要各三百字、中英文關鍵詞各五個;文末附「引用書目」。並請儘量提供與 Microsoft Word 相容之文稿電子檔。4 論文來稿請另紙附個人簡介(註明所屬學校機構及職稱),並附通訊地址、 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等聯絡資料,圖表文責自負,並請勿一稿兩投。5 論文全文於會議修正後,將製成電子檔,授權本所存於所辦網頁,並出 版研究刊物,贈與學術研究單位及圖書館。 6摘要及論文稿件請註明「古典文獻組」或「民俗藝術組」,並於期限內以 電子郵件寄至張助教信箱。(二) 注意事項: 1 未提交論文者,歡迎免費參與,並請於2017年4月30日前,提交報名 表(如附件三),以利統計人數。 2 會議敬備午餐盒,遠道者個人膳宿、交通請自理。 3 會議前,參與人員請自行於本所網頁下載會議文章,會場不提供紙本。 (三) 聯絡方式: 林柏伸行政專員 Tel:02-66803 Fax:02- E-mail:cdfa@.tw 附件一: 論文寫作格式一、來稿請用正體字,橫式(由左至右)書寫。二、每篇論文均須包含前言、結論,無論長短,視為一節。中間各節請自擬小標題。各章節下使用符號請依一、(一)、1、(1)……等序表示。三、書刊名、篇名之符號︰ 1.中文書名、期刊名、報紙、劇本為《 》;論文篇名、詩篇為〈 〉。學位論文等未出版者請採用「 」。 2.單指一書中某篇文章時兩者並用,如《史記》〈項羽本紀〉,《詩經》〈豳風.七月〉。 3.西文書名採用斜體,如無法作斜體處理時,請在書名下劃線;篇名則採用“ ”。四、引文:短引文可用引號直接引入正文;長引文可作獨立引文,不加引號,但每行起首均縮入三格。引文部分請忠於古版之原文。五、註釋方式以採用傳統文史方式為原則。文章內以阿拉伯數字為註碼,無須加括號,置於標點符號之後。註碼請以全篇作一計算單位,使用同一順序,註文則置於註碼當頁下方(隨文註)。文稿內引用文字之註釋應詳列出處於註文內,請勿放於行文中,包括︰引述之著作者姓名,篇名或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及頁碼等。其格式例示如下: 1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卷4〈則天皇后本紀〉,頁81。 2 宋.朱熹,〈禮一.論考禮綱領〉,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1970),卷84,頁3453。 3 清.孫奇逢,〈復彭了凡〉,《夏峰先生集》(《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卷7,頁189。 4 周法高,〈董妃與董小宛新考〉,《漢學研究》1.1(1983.6): 10-1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