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意美与战争残酷性之间关系
诗意美与战争残酷性之间关系 摘 要: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充满浓浓诗情画意之美的战争小说。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芦花荡》 诗意美 战争 残酷性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5-0050-02 作者简介:吴一鸿(1969―),浙江慈溪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慈溪市保德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美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充满浓浓诗情画意之美的战争小说。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将感性、理性与审美融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芦花荡》的美学特质 这篇小说表现的虽然是严肃的抗日题材,但就小说的整个艺术运思与话语操作来看,又是一篇完全被非战争化了的“诗意小说”。因为我们在这篇小说中看到的不是传统战争小说里出现的枪林弹雨,而是白洋淀芦花荡水乡“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的芦苇、“飘撒”着紫色的丝绒一般的鲜嫩的芦花、躲在田田的荷叶下歇凉的白绸子一般的水鸟,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的水底拉长的浮动的水草,“初夏的小麦黄梢”“中秋的高粱晒米”,还有那南飞的北雁和夜晚时天空中弯弯的月亮和“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的星星 ;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听到的不是传统的战争小说中的隆隆炮声,而是“傍晚时,苇塘里的歌声”、“半夜后” 苇塘里“飒飒的风响”、 深夜时苇塘里“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在这篇小说里,我们闻到的不是传统的战争小说中弥漫的硝烟,而是飘荡在苇塘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以及“莲蓬的清香”;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和恐怖,而是白洋淀芦花荡里自然风光的优美和静谧,是在芦花荡闲庭信步的悠闲和自在,是老头子单身一人、不带一枪一炮、用莲蓬的清香把嘴馋的鬼子引进事先设计好的圈套后仅用一根竹竿就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的幽默和戏谑,是白洋淀芦花荡抗日军民高昂的抗日斗志和对胜利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总之,这是一篇通过运用散文化的形式、诗意般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解了战争的残酷和恐怖、给读者留下 “诗意” 般审美体验的战争小说。 然而,我们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对小说浓浓的“诗意美”的鉴赏之中,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无法通过《芦花荡》这一艺术创作去经历和体验一次战争,无法通过《芦花荡》这一艺术作品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尤其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尤其是把这篇小说与本单元的《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以残酷的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作比较阅读时,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诸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原来是那么轻松容易、日本鬼子原来是那么弱智、如此小打小闹就可以取胜等误解。这显然不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更难以让学生认识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此则有可能削弱我们利用课文资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尤其是抗日战争历史教育的力度,一方面造成了教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悖于语文教材选编者的初衷。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浓浓的“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 二、解读《芦花荡》美学特质的方法 那么,教学时,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芦花荡》中浓浓的“诗意美”和战争的残酷性之间的关系呢? (一)课前布置预习时,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比如:著名的“卢沟桥事变”、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抗日英雄杨靖宇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人数数据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长达八年的保家卫国战争中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以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二)课前导入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向学生展示有关中国抗日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的战斗场面,同时请学生回忆在小学时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然后向学生出示白洋淀芦花飘荡的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白洋淀风光的美丽之间巨大的审美反差中,顺利走进《芦花荡》。 (三)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芦花荡》“诗意美”的同时,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小说的前三个段落,品味“敌人”“炮楼”“炮火”等点明的战争环境气氛,体味老交通员“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等所揭示的我国北方军民抗日斗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以及寄寓的芦花荡军民顽强不屈的抗日意志,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到我国北方抗日根据地――白洋淀芦花荡抗日军民抗日工作的残酷和艰难。 (四)对于这篇小说的高潮――老交通员设计痛打鬼子这一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