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95年度课程发展和教学活动设计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95年度課程發展與教學活動設計主題名稱剝皮風華再現教學單元和剝皮寮做好朋友學習領域綜合領域、生活領域融入議題環境教育適用年級一、二年級授課節數1節(共40分鐘)設 計 者蔡淑玲教學者能力指標綜合活動領域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生活領域1-1-1 辨識地點、位置、方向,並能製作或運用模型代表實物。3-1-3察覺並尊重不同文化的歧異性4-1-1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1-1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7-1-1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7-1-4 比較一些圖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7-1-10嘗試從別人對事務特徵的描述,知曉事物。9-1-1能依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說出來。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能了解早期剝皮寮老街名稱的由來。2.能認識剝皮寮老街居民的職業及生活。3.認識剝皮寮老街的建築風貌。情意目標1.能認識和欣賞剝皮寮老街歷史文物,激發鄉土情懷與文化傳承責任感。2.能喜愛和維護古蹟保存的意識與責任感。3.親近、體驗古蹟,培養珍惜先人留存資源的情操。技能目標1.經由觀察,畫出歷史建築或史蹟文物的形貌和特色。設計理念老街是台灣早期先民所遺留下來的生活軌跡,見證先民昔日居住的建築樣式、產業特色、市街紋理等生活形態,透過實際參觀剝皮寮老街的方式,結合鄉土中心教學資源,使之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了解台北市在地的歷史老街文化,增進小朋友對台灣早期市街的發展脈絡及生活方式有進一步認識與了解;最終則希望學生透過實際參觀活動,激發起愛家、愛鄉的情操,進而延續保存與維護史蹟文物的意識與實踐。教材分析透過參觀剝皮寮老街,除了解早期剝皮寮老街名稱的由來,認識早期剝皮寮老街居民的職業及生活及建築風貌,還能體驗古蹟,培養珍惜先人留存資源的情操和維護古蹟保存的意識與責任感。教學資源剝皮寮位置圖、地名由來海報、光筆、搶答題庫、獎品教學流程能力指標教學活動時間地點教學資源評量準備活動一、教師準備瀏覽鄉土教育中心網站資訊。蒐集相關資料。了解鄉土中心展場環境與教學資源。安排鄉土中心參觀教學活動(人、事、時等)。二、學生準備 學生透過書報或網路搜尋並閱讀有關老街的資料。發展活動一、引起動機(一)提問一老師:小朋友,你知道今天來到什麼地方嗎?學生:舉手發言(略)。老師:這個地方原來叫剝皮寮,現在變身成為鄉土教育中心喔。(二)提問二老師:你曾經去過哪些老街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學生:舉手發言(三)提示觀察學習的重點及搶答的獎品5分鐘入口大廳問答生活1-1-1綜合2-1-4二、活動剝皮寮老街所在位置1.透過剝皮寮位置圖中說明剝皮寮老街所在位置。老師: 剝皮寮老街所在位置,剝皮寮老街位於台北市萬華區,北接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廣州街,西接康定路,在數十年前的計畫中規劃為老松國小的預定地而限制改建,所以剝皮寮街區裡保留了百年的歷史及不同建築的風貌喔,2.引導學生說出如何從附近著名標地物(如老松國小正門、龍山寺等)抵達中心。(二)剝皮寮地名誰人知老師:小朋友們知道剝皮寮(pak8 phue5 liau5) 的名稱由來嗎?學生:舉手發言(略)。老師:剝皮寮地名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有以下幾種:剝樹皮:艋舺料館為早期淡水河上游木材集散中心,杉木經海運由福建運至艋舺,後利用獸力將木材托運至北皮寮街剝皮。剝獸皮:艋舺土治後街旁之泮池,主要為殺牲製革所在,因此有「剝皮」是「剝獸皮」的說法。3. 以發音相似的說法,認為「剝皮」即是「北皮」,來自相類閩南語的發音。5分鐘入口大廳入口大廳剝皮寮位置圖地名海報發表生活3-1-3(三)剝皮寮英雄1.介紹剝皮寮原住戶職業及生活住在剝皮寮獨主要居住者為福建人,早期大陸懇民初至臺灣,物資極為缺乏,居民生活困苦。居民主要為商業經營、雇工。商業經營包括金銀紙製造商、米商、魚商、道士、雜貨商、獸肉販賣、石碳(煤)商等;雇工則有傭人、苦力、拖車夫等。剝皮寮的居民少部分與日本官有關,如鐵道部職工、警察練習所小使(工友)等。光復後由於廣州街人潮來往頻繁,因此多做為店面,經營小本生意,多為小本經營的商家。在原住戶中,有兩個人是很出名的喔,就是呂阿昌及章太炎,他們是誰了呢?我們來了解一下,(1)呂阿昌:昆明街298、300、302及廣州街97號為艋舺名醫呂阿昌所有。呂阿昌出生在艋舺頂新街(西昌街),曾經就讀艋舺公學校(老松國小)、臺灣總督府府醫學校。之後,在今康定路及廣州街開設「懷安醫院」(台北國際商業銀行),懸壺濟世。在民國44年與世長辭,懷安醫院也隨之結束。呂阿昌醫生宅位於昆明街及廣州街交會處,在剝皮寮為拆遷之前,曾出租做為檳榔攤使用。(2)章太炎:章太炎是一位國學大師,國學大師章太炎旅台居所就是在廣州街123號,國學大師章太炎在明治31年(1898)戊戍政變失敗後,為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