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标记价值等效准绳视角下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之对比研究.pdfVIP

语用标记价值等效准绳视角下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之对比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用标记价值等效准绳视角下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之对比研究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U. D. C: NO: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Arts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s of Sanguo Yanyi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Markedness Equivalence Principle Candidate: Zhang Yu Supervisor: Prof. Tang Xinla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Arts Specialty: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May, 2012 摘 要 摘 要 论文题为“语用标记价值等效原则视角下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之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s of Sanguo Yanyi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Markedness Equivalence Principle) 。Nida 的“功能等效”理论及策略在进行语用学分析 时往往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等效翻译”,而侯国金博士之后又提出了“语 用标记”这一概念,其后发展而成的语用标记价值假说(pragmatic markedness hypothesis ) 又可以应用在分析对比译本上,即 “语用标记等效翻译假说”。这条途径可视为功能等 效理论的一个二级理论,帮助译本分析更为系统细致,“有血有肉”。 本文旨在从语用标记价值等效这个角度出发,以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第 43 回到第50 回的两个较为著名的英译本(1972 年由香港文心出版社出版的加拿大译者 张亦文所译的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以下简称张译本,以及1992 年加利福尼 亚大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罗慕士(Moss Roberts )所译的Three Kingdoms, 以下简称罗译本)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之所以选取小说中这一部分是因为,四十三回 到五十回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具趣味性和戏剧性的一个单元,主要讲述了“赤壁之战” 这一主题,其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阚泽下书、庞统诈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华容道义释曹操等。并且张亦文的译本也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只节译了这八回的内容,所以对于全译本的罗慕士译本,本文也进 行了相应的节选。 文中笔者拟从文化负载词和认知接受两个大方面、文化及修辞等五个小方面对比两 个英译本同原文的标记价值,同时通过两个英译本在不同情况下展现出的与原文语用标 记价值相符程度,来分析译本在不同参数评定项目上的优劣。文章分为六章,第一章是 引言部分,简述了本文的立意和内容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标记理论并引出了侯国金 博士的语用标记价值等效理论;第三章从文化负载词就人名称谓、成语习语、地名探讨 了语用标记价值是如何在两个译本中体现的,并对其语用标记价值相符度进行对比分 析;第四章从认知接受心理方面就修辞手法、含糊性、语篇结构讨论了语用标记价值是 如何在两个英译本中展现的,同时也对其语用标记价值相符度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是 I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