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剪力墙住宅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与讨论.docVIP

高层剪力墙住宅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与讨论.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层剪力墙住宅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与讨论

高层剪力墙住宅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与讨论   摘 要:某高层剪力墙住宅,拟采用地下室顶板上的基础隔震技术。为掌握高层剪力墙住宅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分别对基础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各自的周期、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楼层剪力和层间倾覆力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上部结构的层间剪力沿竖向的分布规律有所改变;对于8度(0.2g)设防地区的18层小高层住宅建筑,采用基础隔震在技术上是可行和合理的。最后,本文结合分析过程及结果,对基础隔震设计中的软件、特定参数的选择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供工程研究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基础隔震; 橡胶隔震支座; 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1.工程概况:   云南梁河某工程,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三类场地,特征周期0.65s。采用剪力墙结构形式,丙类建筑,楼层数19层,建筑结构高度57.1m,宽23.7m,高宽比2.41。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对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盈江地震的影响,并考虑建筑市场的需求,上述工程拟采用基础隔震技术。隔震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小结构所受的水平地震作用,已被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强震记录或震害情况所证实。本文以该剪力墙住宅为例,分别采用ETABS和SETWE基础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周期、层间位移角、扭转位移比、楼层剪力和层间倾覆力矩等进行了对比。   2.隔震结构分析:   本项目的地下室层高为3.9m,在规划用地范围内满铺设置,为保证项目的绿地率指标,需将地下室顶板上无建筑的区域作为绿化用地,此时,规划要求覆土厚度不得少于1.5m。根据上述要求,结合结构需要,将隔震装置置于地下室顶板标高处,考虑转换梁高度和检修空间要求,隔震层层高按2.1m确定。隔震单元抗震缝宽度要满足罕遇地震作用下的位移的1.2倍,本工程与其它非隔震建、构筑物的间距按450mm设计。根据结构特点和工程经验,假设减震系数可使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地震设计作用标准降低一度,且减震系数不小于0.4,此时对于上部结构可不考虑竖向作用的影响。利用SETWE(2010版)软件,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进行上部结构方案设计,使结构各项技术指标(层间位移、周期比等)完全符合现行规范对A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的要求,初步确定用于隔震装置以上的结构的布置方案。   在EATBS软件中,建立与上述结构完全一致的计算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隔震结构分析。根据拟建场地土的设计特征周期,选取7条时程曲线(2条人工波、5条天然波),波谱形状、有效持续时间如图3所示,其中NFN的有效持续时间最短,其值为19.719s;各地震波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值的对比如图4所示。   在8度(0.20g)基本设防烈度的中震情况下,针对非隔震结构,分别运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构的底部剪力,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单条地震波时程分析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之比在77%~111%之间,7条地震波时程分析基底剪力平均值与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之比在94%~97%之间。所选的地震波与设计反应谱具有统计符合性,具有显著的代表性。   在罕遇地震情况下,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影响,采用ETABS软件进行隔震层抗压承载力、最大拉应力和变形验算,合理化所使用的隔震支座布置和相关力学参数,必要时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隔震装置的受力要求优化上部结构布置,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扭刚度,保证隔震装置具有足够的抵抗除地震效应以外的水平荷载的刚度和承载力。经优化,最终确定本工程共使用50个橡胶隔震支座,其布置和数量及力学参数分别详图5和表2所示。   结构的隔震前后的周期如表3所示。   由此可见,所选7条地震波的最短有效时长为19.17s,与隔震结构的第一周期的比为65,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1]的要求,所选地震波是可行且有效的。由表3可知,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后,结构的周期大大延长,远离了场地设计特征周期,进而大幅度降低了结构所受的水平地震作用。隔震装置的设置,会影响结构的平动和抗扭刚度,可以推论,由于隔震支座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具有极大的影响,若隔震支座的选择和布置不尽合理,即使上部结构抗扭刚度较好,也可能导致隔震结构的抗扭刚度的严重退化,对隔震装置的受力和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3.计算结果分析   由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效应在x和y向有基本相同的规律,不失一般性,为简化计,以下讨论均取x向的情况作分析。   3.1 楼层层间位移角:   在非隔震与隔震结构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情况下,图6和图7中a)及b)表示上部结构x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