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考广东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题分析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学科试题特点分析。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指导原则,体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稳中求变”的特点。命题者遵循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主干知识范围和四项能力要求(以基础为平台、以能力为方向的命题导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史学理论和研究范式为指导,追求新情境的创设),在试题灵魂上体现国家意志(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如民生问题),紧扣时代主题(历史问题的选取和设问视角折射现实热点),彰显学科特色(以历史材料为主要载体),凸显能力立意(立足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选拔功能(整体难度略有上升),对于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推动高中历史课改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一)基础搭建平台:以考查主干历史知识为主,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加大经济史内容的比重,中外历史分布基本均衡,大国史、区域经济史史唱主角。第一,就单个知识考点而言,试题注重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即某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社会转型时期具有由量变走向质变价值的关键历史事件,如第14题中外贸易与中国近代的关税收入变化)。第12题,对五行学说的考查,让我们很快联想起现实生活的中医养生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宋朝的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第13题考查了宋朝的文化现象(私人雕版印刷品的风行)与政府管理变革的关系;第14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关税收入变化的历史意义,折射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第15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迁移教材结论,以辛亥革命对农村社会变迁的有限影响佐证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鲁迅先生的小说对此有充分的反思);第16题,考查了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的历史意义,对国共关系类似历史问题进行了比较,彰显了“以民族大义为主”的政党价值取向;第17题,探究了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原因,此题以全球史观为指导,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展视中国问题,引导考生拓展历史的大视野;第18题,考查了近代法国独特的工业化发展道路;第19题,考查了工业革命对英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第20题,考查了美国内战中的葛底斯堡战役(以林肯的著名演讲为切入点);第21题,探寻了德国“独特”的近代化发展路径;第22题,考查了二战期间珍珠港战役的历史影响;第23题,考查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旨在引导考生冷静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影响。主观题第37题,考查了明朝中后期到近代前期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影响,中国早期维新派经济思想的特点和原因分析,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具有强烈的世界意识和时代精神。第39题(综合题),考查了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综合历史因素分析。全卷14道历史题,在中国古代史全部6章内容中涉及4章,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中涉及5章,在世界近代现代史内容中涉及5章,英、法、美、德大国历史均有所涉猎,2个主观题也是教材主干知识的重组。综观这些考点,除第12题外(文化常识),无一不是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无一不是中外历史重要发展时期的节点聚焦,无一不是大国历史的闪亮登场。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考点,以基本历史认识为平台,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第二,在政治文明史、经济发展史和精神文化史三大板块内容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加大了经济史内容的分量,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题,学科能力要求随之提升(隐藏在枯燥的经济数据之中的特点归纳、分析无疑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与2009年试题相比,选择题中经济史内容共4题(增加2题,有1道经济数据表格题),2个主观题均侧重经济史内容的考查(从材料中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史内容由44分增加到52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主题与鲜活历史材料的对接。第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内容比较均衡(均在30~36分之间),增强了考试的信度。为了在有限的题量中增加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和综合性,命题者有意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起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外历史联系的学科特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内容分布比较均衡且保持相对稳定(1个主观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内容均有所涉及,试题的建构体现纵向、横向和古今的联系,改变了以往主观题中不涉及某一段历史的命题思路,试题的综合性明显增强,这应该是今后主观题命题的基本趋势)。(二)能力提升认识:选择题以材料为主要呈现方式,主观题以信息提取为能力前提,注重共性中的个性特点探究,注重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分析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上海国际切削工具及装备展览会邀请函-切削工具展.DOC
- 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测绘学会.DOC
- 2016年全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学术会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DOC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DOC
- 2016年硕士招生专业拟招生人数初试科目15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DOC
- 2016年重庆大学工程博士招生简章-重庆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DOC
- 2017—2018年水利建设质量工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DOC
- 2017国际介入香山峰会会议时间2017年9月3日会议地点北京.DOC
- 2017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提升训练30-VCM仿真试验.DOC
- 2017年医疗机构变更公示7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