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中心.PPT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中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中心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专家葛宝丰 葛宝丰 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组奠基人之一。 1951年在我国成功地开展了带血管骨移 植,引进了髓管内穿针术。 对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的发生机制、骨牵引、内外固定、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合并症的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发明创新20 余项。 医者仁心 扎根西北 医者仁心 “医生与病人是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 “你是个丫头,我们尽最大努力不给动手术,不给爱美的女孩子腿上留疤。” 医者仁心 “把病人看作自己”    医者仁心 “进退有度” 危急关头冲锋在前 为病人“退”一步 “为此二三事, 郁郁数十年。 一上我心头, 彻夜不入眠。” 医者仁心 “93岁依然救死扶伤” 2010年3月,92岁的葛老急性腰扭伤,疼痛难忍,住进保健科。 就在伤病好转的过程中,玉树发生了大地震。38岁的藏族同胞斯塔因16处骨折和严重的全身挤压伤综合征被空军运输机紧急转运至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当时斯塔已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垂危,是此次玉树地震中伤情最严重、情况最紧急伤员。   当身穿白大褂的他来到重症监护病房后,立即组织16名专家连夜对斯塔进行紧急会诊,并组成“抢救斯塔专病组”,?24小时进行治疗和陪护。 经过8个多小时的连续抢救,斯塔的生命体征终于恢复。 医者仁心 被患者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每天早晨“手术刀剥鸡蛋”的传奇 医者仁心 “最糟糕的是后继无人” 求贤若渴 “弯腰为桥、挺立为梯” 医者仁心 “宁可不住新房子” 至今仍住着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旧楼房 1999年 新门诊大楼 “在我们这里长一棵大树不容易,我宁可不住新房子,也不能毁了这棵雪松。” 扎根西北 “我的事业在西北” 1936年 “医学救国” 燕京大学医学系 1945年 毕业分配到国民政府兰州中央医院 1949年 成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的一员   “西北五十年,军民结情谊。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 图为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葛宝丰为受伤人员制订救治方案 面对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葛宝丰委婉谢绝说:“我的 事业在西北。” 扎根西北 “我的事业在西北” 为总院吸引大批高学历人才 “全军骨科研究所” 甄平 ——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 扎根西北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甘南藏区 海拔3000多米 大骨节病 发病率不到1%。 国际高度评价 美国著名脊椎外科专家雷朴称赞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扎根西北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紧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 骨吸收指标 完成全军重大科研课题“西北高寒高原地区军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65载创新活力不竭 世界上第一例10厘米以上同种异体血管连接成活; 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 “V”型钉和梅花髓管内针; 1965年,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 20世纪80年代末,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打破36小时的国际纪录,成为建国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 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 1998年,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采用自发生机制、骨牵引、内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病人,有效地促进了骨愈合、修复骨缺损。 乐松拉毛。92岁高龄的葛宝丰是强忍自身的病痛给他们治疗的。据跟随在葛宝丰身边的护士介绍,葛宝丰当时因为腹痛,连腰都直不起来,可是却找不到原因。后来做肠镜才发现,是因为以前做过阑尾炎手术,有一个肠黏连所致。在葛宝丰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