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VIP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限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PAGE PAGE 4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我们的中华文化1、2、3、4、5、6、7、13易、中、难、中、中、中、中、中我们的民族精神8、9、10、11、12、14易、难、易、中、中、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史官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形成了丰厚的规模巨大的史书典籍。关于史书典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③史书典籍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我国的史书典籍,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设问侧重于对史书典籍的认识,而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②不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错误;①④是对史书典籍的正确认识。2.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达北海市,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华文化的特征。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这反映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①④正确;②材料未体现;③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最优秀”的说法。3.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历史就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该观点(  )①启示我们要重视从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 ②强调不能割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强调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说明正确历史观决定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是材料的中心思想,它强调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以史为鉴,把握未来。史书典籍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故①③当选;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④夸大了历史观的作用。4.(2017·北京东城区一模)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  )①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②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 ③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入胜 ④吟诗赏诗全民动员,古诗新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民族的认同感,雅俗共赏,①②正确;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不是其原因,而是其表现。5.(2017·云南师大附中第三次月考)“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贫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宋之水轻功而清,故其民闲易而好正。”上述文字(  )①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影响面面观、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字的大意是:试看齐国的水迫急而流盛,所以齐国人就贪婪,粗暴而好勇。楚国的水柔弱而清白,所以楚国人就轻捷、果断而敢为。宋国的水轻强而清明,所以宋国人就纯朴平易喜欢公正。这说明,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呈现区域性特征,同时也对人产生影响,故选②③;①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6.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茶事的逐渐兴旺不仅带来了商事的繁荣,还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古至今,以茶为食、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不仅是普通百姓、文人墨客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友好交往的重要载体。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