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项目简洁的语汇—访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合伙人吴蔚.doc

复杂的项目简洁的语汇—访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合伙人吴蔚.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杂的项目简洁的语汇—访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合伙人吴蔚

复杂的项目,简洁的语汇—访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中国区合伙人吴蔚  吴蔚:建筑师,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工程硕士,1971年生于甘肃兰州,2001年任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区首席代表,2009年成为中国区合伙人。  gmp由曼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于1965年创立。事务所的建筑理念遵循了古罗马建筑学理论家维特鲁威的三准则:实用、坚固、美观。在中国已建成的项目有南宁和深圳的会议展览中心、上海浦东展览馆、佛山世纪莲体育场中心、重庆大剧院、青岛大剧院、中国航海博物馆、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另外还有一系列项目正在建设和设计中,其中包括天津大剧院、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等。  10年征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磨砺,也是不断延伸的精彩旅途。说到事务所涉足中国市场十多年来一些重要的建筑作品,吴蔚首先提到的是北京德国学校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前者被他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后者可以说是事务所“在完全对中国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一头撞进来做的第一个作品”。这两个项目先后建成,“在国内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吴蔚说,当时中国当代建筑的主流仍然倾向于求新求怪,“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当中,或是接下来我们做其他的中国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能够通过gmp之手,把一些功能和要求比较复杂的项目通过简洁的语汇做出来,使建筑体型、体量不是多怪异,但建筑的空间感还是很强,建筑的细部是值得推敲的。”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外观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外观  在访谈中,吴蔚坦诚地介绍了gmp如何坚持理性的建筑实践,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坚持事务所自身的建筑理念和设计原则,在项目不同阶段想方设法保障实现度,让许多德国的骨干建筑师常驻中国,给予中国区合伙人足够的信任度,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接……而他本人,作为一名曾求学海外、把自己的建筑事业定位在中国国内的建筑师,也从众多重要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激励与成就感。  理性的建筑实践  记者:您能否谈谈,gmp一贯坚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吴蔚:我们中国公司有四个基本的原则,也不是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原则,实际上我们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渐渐的形成这四种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简洁性。就是非常有效的构造,简洁的造型。造型和功能要结合得非常完美,也就是说把很多复杂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  第二个原则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关系。特别是在国内做项目的时候,有时候觉得大家似乎都想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每个建筑的个性可能非常强,整体看起来就稍微显得热闹了——所以gmp比较重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第三是针对独特性的问题。我觉得独特性是由于周边各种因素自然形成的自然结果,一个项目所处的城市位置不一样,功能要求不一样,所以每个建筑一开始还是有一个特殊性在里面,并不是说我们要做出什么不同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来凸显我们的个性。  第四个原则,我觉得是跟德国建筑师普遍强调的秩序感、条理性和逻辑有关。  从包豪斯运动开始到现在,尽管也有一些建筑师在做其他方向的探索,大部分德国建筑师还是在做非常理性、有秩序感的建筑。  这四项,我觉得一方面是gmp在10年来中国实践得出的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也是指导我们将来工作的一个设计哲学。  记者:gmp进入中国市场超过10年了,您刚谈到以上设计原则是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设计理念与中国建设市场之间有怎样的互动?  吴蔚: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历史感,也非常重要。坦率地讲,我们当时第一次参加国内项目是1998年参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和北京德国学校两个项目的投标,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当时完全是国内的业主、国内的评委,而北京德国学校实际上是一个外交项目,投标和评标是在德国完成的。当时这两个项目几乎是前后脚中标,后来陆续建成,在国内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特别是北京的德国学校,它在燕莎对面,大家看到一个黄房子一个红房子建造起来了,体量不大,而且立面很规整。中国的建筑师很可能不敢做这么规整的立面,怕别人说太单调了。但是项目通过成功的空间组合、建筑细部的塑造和建筑体量的互相搭配的关系,大家觉得最起码这个建筑看起来还挺有味道的。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内部空间  德国学校是我们刚进入中国时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很多业主实际上就是看到了这个项目来找我们的。实际上,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当中,或是接下来我们做其他的中国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能够通过gmp之手,把一些功能和要求比较复杂的项目通过简洁的语汇做出来,使建筑体型、体量不是多怪异,但建筑的空间感还是很强,建筑的细部是值得推敲的。坦率讲,当时一批业主和国内的设计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喝彩和鼓励,但这种思想和设计哲学在当时是非主流的,可以设想,在上世纪末、21世纪初的时候,包括在上海,很多建筑还想着怎么尽量做得张牙舞爪,做得“怪”一些,所谓的后现代的尘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